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平津馆

平津馆

平津:地名,在今河北盐山县南,是西汉丞相公孙弘的封地。汉武帝元朔年间,公孙弘取代薛泽任丞相。在这以前,汉朝一直从封侯者中选拔丞相,只有公孙弘丞相没有爵位。于是汉武帝发布诏书说:“我很赞赏古代圣君治国之道,广开门路,招纳各地人材。古代是根据人材的贤德和才能去授予不同的官位的,功劳大的人俸禄就多,道德高的人爵位就高,所以武功显著的人受重用,品行高尚的人受嘉奖。现把平津乡650户封丞相公孙弘,为平津侯。从此,开非列侯而为丞相者必封侯爵的惯例。后以“平津”为典,指代丞相;用“平津馆”或“平津邸”指代丞相府。

【出典】:

汉书》卷58《公孙弘传》2620、2621页:“元朔中,代薛泽为丞相。先是,汉常以列侯为丞相,唯弘无爵,上于是下诏曰:‘联嘉先圣之道,开广门路,宣招四方之士,盖古者任贤而序位,量能以授官,劳大者厥禄厚,德盛者获爵尊,故武功以显重,而文德以行褒。其以高成之平津乡户六百五十封丞相弘为平津侯。’其后以为故事,至丞相封,自弘始也。”

【例句】: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怀德公吴明彻墓志》:“归平津之馆,时闻枥马之嘶;舍广城之传,裁见诸侯之官。” 南齐·陆韩卿《奉答内兄希叔》:“出入平津邸,一见孟尝君。” 唐·骆宾王《春日离长安客中言怀》:“御沟通太液,戚里对平津。” 唐·王维《别綦毋潜》:“诏刊延阁客,高议平津邸。” 唐·卢象《赠张均员外》:“出自平津邸,还为吏部郎。” 唐·储光羲《洛阳道五首献吕四郎中》之2:“出入平津邸,自言娇且艳。” 唐·韩翃《题苏许公林亭》:“平津东阁在,别是竹林期。” 唐·郎士元《题刘相公三湘图》:“今朝平津邸,兼得潇湘游。” 唐·刘禹锡《奉送浙西李仆射相公赴镇》:“自怜不识平津阁,遥望旌旗汝水头。” 唐·杜牧《寄崔均》:“缄书报子玉,为我谢平津。”


【词语平津馆】   汉语词典:平津馆

猜你喜欢

  • 瓜分鼎峙

    源见“豆剖瓜分”。喻国土分裂,群雄各据一方。《新唐书.李轨传》:“隋亡,英雄焱起,号帝王者瓜分鼎峙。”《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昪》:“自有唐失御,天步方艰,六纪于兹。瓜分鼎峙,自为声教,各擅蒸黎,交结

  • 咬文嚼字

    原指词句上的细致斟酌。元代乔吉《小桃红.赠刘牙儿》曲:“含官泛征,咬文嚼字,谁敢嗑牙儿。”后转而指人迂执而不达事务。元曲《杀狗劝夫》:“哎,使不的你咬文嚼字。”亦用以形容卖弄文才,装腔作势的丑态。《红

  • 鸡鸣戒旦

    源见“鸡鸣之助”。谓怕失晓而耽误正事,天没亮就起身。《晋书.赵至传》:“鸡鸣戒旦,则飘尔晨征;日薄西山,则马首靡托。”主谓 戒旦,指黎明时警人睡醒。鸡一啼叫就醒。形容怕误正事而催促早起。语本《诗经·齐

  • 握石髓

    源见“王烈髓”。借指友朋的交往馈赠。南朝 梁沈约《游沈道士馆》诗:“朋来握石髓,宾至驾轻鸿。”

  • 白日铭

    旧题晋.葛洪《西京杂记》卷四:“滕公驾至东都门,马鸣,跼不肯前,以足跑地久之。滕公使士卒掘马所跑地,入三尺所,得石椁。滕公以烛照之,有铭焉。乃以水洗写其文,文字皆古异,左右莫能知。以问叔孙通,通曰:‘

  • 鸣岐

    源见“岐山鸣凤”。指皇朝运兴的瑞应。《隋书.许善心传》:“丹乌流火,白雉从凤。栖阿德劭,鸣岐祚隆。”【词语鸣岐】   汉语大词典:鸣岐

  • 乾坤清气

    天地间充满了清明爽朗之气。唐代贯休《古意》诗:“乾坤有清气,散入诗人脾。圣贤遗清风,不在恶木枝。”

  • 素舒

    源见“月御”。月的别称。舒,指为月驾车的神望舒。《文选.谢朓〈齐敬皇后哀策文〉》:“轩曜怀光,素舒伫德。”李周翰注:“素舒谓月,亦比后妃也。”【词语素舒】   汉语大词典:素舒

  • 向火乞儿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张九龄见朝之文武僚属趋附杨国忠,争求富贵。惟九龄未尝及门,杨甚衔之。九龄常与识者议曰:‘今时之朝彦,皆是向火乞儿。一旦火尽灰冷,暖气何在?当冻尸裂体,弃骨于沟壑

  • 金狄摩挲

    源见“摩挲铜狄”。谓抚物怀旧,感叹世事沧桑。清黄遵宪《铁汉楼歌》:“金狄摩挲事如昨,铅水清泪流已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