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巨灵擘山

巨灵擘山

文选.张衡〈西京赋〉》:“缀以二华,巨灵赑屃,高掌远蹠,以流河曲,厥迹犹存。”薛综注:“巨灵,河神也……古语云:此本一山当河,水过之而曲行,河之神以手擘开其上,足蹋离其下,中分为二,以通河流。手足之迹,于今尚在。”后因以“巨灵擘山”比喻人民改造自然的非凡开拓气魄。唐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诗:“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典源】《文选·张衡〈西京赋〉》:“缀以二华,巨灵赑屃(bixi),高掌远蹠,以流河曲,厥迹犹存。”薛综注:“华,山名也,巨灵,河神也,巨,大也。古语云,此本一山,当河,水过之而曲行,河之神以手擘 (bo) 开其上,足蹋离其下,中分为二,以通河流,手足之迹,于今尚在。《遁甲开山图》曰: 有巨灵胡者,遍得坤元之道,能造山川,出江河。”晋·郭缘生《述征记》:“华山对河东首阳山,黄河流于二山之间。古语云,此本一山,当河,河水过之而曲行。河神巨灵以手劈开其上,以足蹈其下,中分为两,以通河流。”《搜神记》卷十三、《水经注·河水注》亦载,略。

【今译】 巨灵 (一作巨灵胡) 是传说中力大无比的河神。据说原来华山与河对面的首阳山本为一山,黄河至此需要绕行。巨灵用手分开山的上部,用足蹬离山的下部,使之分为两山,让黄河从中间流过,山上面还留有巨灵手、足的印迹。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山川险峻陡峭,似如神力所为; 也用以形容力大无穷。

【典形】 擘两山、擘山力、擘泰华、巨灵斧、巨灵手、灵胡掌、灵掌、巨灵运斧、擘中流、手劈华山石、巨灵运神斧。

【示例】

〔擘两山〕 唐·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擘山力〕 清·黄遵宪《感事》之三:“精卫终偿填海志,巨灵竟有擘山力。”

〔擘泰华〕 宋· 黄庭坚《寄陈适用》:“决事不迟疑,敏手擘泰华。”

〔巨灵斧〕 清· 王摅《剑门》:“岂经巨灵斧劈成,奇气陡削难名状。”

〔巨灵手〕 清·黄景仁《天门山》:“梁山博望二而一,导江忽劈巨灵手。”〔灵胡掌〕 清·钱谦益《石笋矼》:“或如灵胡掌,襞裂地为坟。”

〔灵掌〕 清·黄景仁《由慈光寺至老人峰》:“离属群峰形,巨力擘灵掌。”


猜你喜欢

  • 广开言路

    喻指集思广益,听取不同意见。来历,(?一133年)字伯珍,东汉大臣。汉安帝延光二年(124年),因听信臣下谗言,废太子刘保为济阴王,来历以长公主之子与群臣上疏为太子辩诬,使得安帝极为不满。下诏斥责来历

  • 荆人献

    同“荆玉三献”。唐 叶季良《赋得琢玉成器》诗:“荆人献始遇,良匠琢初成。”

  • 陶篱趣

    源见“东篱菊”。指恬淡自然的情趣。宋林逋《郊园避暑》诗:“托心时散帙,迟客复携觞。况有陶篱趣,归禽语夕阳。”

  • 高鹏尺鷃

    同“高鹏低鷃”。宋李清照《投翰林学士綦崈礼启》:“高鹏尺鷃,本异升沉,火鼠冰蚕,难同嗜好。”

  • 玄妙

    同“玄之又玄”。《吕氏春秋.勿躬》:“精通乎鬼神,深微玄妙,而莫见其形。”【词语玄妙】   汉语大词典:玄妙

  • 甑尘釜鱼

    甑中生尘,釜中生鱼,形容贫苦人家断炊已久。范冉(112-185年),字史云,陈留外黄(今河南民权县)人。少从马融受经,好违时绝俗,为激诡之行。桓帝时,起为莱芜长,以母忧,不到官。因遭党人禁锢,与妻子流

  • 苏武毡

    源见“苏武节”。指苏武被困于匈奴,粮绝啮毡。借指陷于绝境。清 叶世佺《谒刘公祠》诗:“涕泪包胥血,饥寒苏武毡。”【词语苏武毡】   汉语大词典:苏武毡

  • 晋洞

    同“桃源洞”。唐胡曾《早发潜水驿谒郎中员外》诗:“青野雾消凝晋洞,碧山烟散避秦溪。”

  • 奋发踔厉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后以“奋发踔厉”谓奋发有为,意气昂扬。清陈天华《中国革命史论》二:“既无始皇奋发踔厉之才,而当众叛亲离之日,谓足以全首领

  • 顾后瞻前

    同“瞻前顾后①”。《封神演义》第五三回:“你往我来,遭着兵刃命随倾;顾后瞻前,错了心神身不保。”见“瞻前顾后”。《封神演义》53回:“你往我来,遭着兵刃命随倾;~,错了心神不保。”【词语顾后瞻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