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巧言如簧

巧言如簧

《诗.小雅.巧言》:“荏染柔木,君子树之。往来行言,心焉数之。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后以“巧言如簧”形容以花言巧语迷惑人。《后汉书.陈蕃传》:“夫谗人似实,巧言如簧,使听之者惑,视之者昏。”


主谓 花言巧语,说得像音乐一样动听。语出《诗经·小雅·巧言》:“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例]他~,千万别上他的当。△贬义。用于形容花言巧语以行骗的小人。→巧言善语 花言巧语 巧语花言 ↔拙口笨舌。也作“巧舌如簧”、“如簧巧舌”、“如簧之舌”。


【典源】《诗·小雅·巧言》:“荏染柔木,君子树之。往来行言,心焉数之。蛇蛇 (yi yi)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今译】 《诗经》中《巧言》一篇讥刺周幽王听信谗言,酿成乱事,同时指斥谗佞小人厚颜无耻。诗中写道:“柔弱的树木,君子种下它。小人往来,咕咕哝哝,在盘算着如何谗害君子。骗人大话脱口而出,花言巧语犹如音乐般动听,真是厚颜已极。”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花言巧语动听迷人。

【典形】 簧言、口如簧、巧似簧、巧言如簧、如簧、如簧之说、巧言惑众。

【示例】

〔簧言〕 唐·李白《雪谗诗赠友人》:“坦荡君子,无悦簧言。”

〔口如簧〕 元·揭傒斯《病中初度》:“粪除心似戟,便嬖口如簧。”

〔巧似簧〕 唐·白居易 《天可度》:“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

〔巧言如簧〕《后汉书·陈王列传》:“夫谗人似实,巧言如簧,使听之者,惑,视之者昏。”

〔如簧〕 北周·庾信《拟连珠》之七:“或以如簧自进,或以徂诈相倾。”

〔如簧之说〕 宋·李清照《上内翰綦公启》:“信彼如簧之说,惑兹似锦之言。”


【词语巧言如簧】  成语:巧言如簧汉语词典:巧言如簧

猜你喜欢

  • 琴怨

    源见“湘灵鼓瑟”。指幽怨的琴声。宋钱惟演《再赋》:“琴怨来湘浦,鸿惊近洛川。”

  • 滹沱麦饭

    《后汉书.冯异传》载:刘秀称帝前,自蓟东南驰至饶阳 无蒌亭,众皆饥疲。冯异上豆粥。及至南宫,遇大风雨,异复进麦饭菟肩,因复渡虖沱河至信都。刘秀称帝后,诏赐异以珍宝衣服钱帛,曰:“仓卒无蒌亭豆粥,虖沱河

  • 三雅

    《太平御览》卷八四五引《典论》:“刘表有酒爵三,大曰伯雅,次曰仲雅,小曰季雅。伯雅容七升,仲雅六升,季雅五升。”后因以“三雅”泛指酒器。晋张华《轻薄篇》:“三雅来何迟,耳热眼中花。”清周亮工《寄闽南江

  • 廉叔度

    同“廉度”。唐高適《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方伯恩弥重,苍生咏已苏。郡称廉叔度,朝议管夷吾。”

  • 魏花

    同“魏紫”。宋苏轼《与刘景文赏枇杷》诗:“魏花非老伴,卢枇是乡人。”【词语魏花】   汉语大词典:魏花

  • 高阳公子

    同“高阳酒徒”。元康进之《李逵负荆》一折:“高阳公子休空过,不比寻常卖酒家。”偏正 即高阳酒徒。元·康进之《李逵负荆》1折:“~休空过,不比寻常卖酒家。”△贬义。用于描写酒徒。随意、放荡。→高阳狂客

  • 呕心血

    同“呕心”。茅盾《〈新绿丛辑〉旨趣》:“一个写作者对自己呕心血的成果的宝爱,本为人人所同。”【词语呕心血】   汉语大词典:呕心血

  • 杜甫死牛炙

    唐.郑处诲《明皇杂录》:“杜甫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令尝馈牛炙白酒。后漂寓湘、潭间,羁旅憔悴于衡州耒阳县。颇为令所厌。甫投诗于宰,宰遂致牛炙白酒以遗甫。甫饮过多,一夕而卒

  • 吴门变姓

    同“吴市隐”。清尤侗《别长安》诗:“燕市遨游今不见,吴门变姓且归来。”【词语吴门变姓】   汉语大词典:吴门变姓

  • 进履情

    源见“圯桥进履”。谓屈己尊老以求教益的谦恭之情。清毛奇龄《送平骠骑出守东平》诗:“黄山尚有遗书在,东去宁无进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