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巧为奏

巧为奏

汉书.王莽传》:“张疎(字伯松)因为嘉作奏,请灭安众侯刘崇。於是莽大说。乃封嘉为师礼侯,嘉子七人皆赐爵关内侯。又封疎为淑德侯。长安为之语曰:‘欲求封,过张伯松;力战斗,不如巧为奏。’”

王莽夺权后,张疎为刘嘉上书,正中王莽心意,故封刘嘉为侯,恩泽又及嘉七子,皆封关内侯。故当时人讽刺说:若想要封侯,最好请张伯松帮忙,拚死战斗在沙场,不如伯松替你写一份奏章。后因用为讥讽说客巧言媚上,牟取官职之典。

清.顾炎武《淄川行》:“张伯松,巧为奏,大纛高牙拥前后。罢将印,归里中,东国有兵鼓逢逢。(鼓声)”


猜你喜欢

  • 瓠肥

    《史记.张丞相传》:“苍坐法当斩,解衣伏质,身长大,肥白如瓠(音hù,一种葫芦)。时王陵见而怪其美士,乃言沛公,赦勿斩。”男子壮硕健美谓“瓠肥”。宋.苏轼《后杞菊赋》:“或糠核而瓠肥,或粱肉而墨瘦。”

  • 白衣来否

    源见“白衣送酒”。谓盼望朋友送酒欢饮。宋张炎《如梦令.渊明行径》词:“回首,回首,篱下白衣来否?”

  • 昭文

    《左传.桓公二年》:“火、龙、黼、黻,昭其文也。”后以“昭文”谓显扬文采。唐 张何《授衣赋》:“是以带裳表俭,黻冕昭文。”【词语昭文】   汉语大词典:昭文

  • 赍志而殁

    南朝 梁江淹《恨赋》:“赍志没地,长怀不已。”后以“赍志而殁”谓怀着未遂的志愿而死去。宋楼钥《馀姚县海堤记》:“司谏用不尽其才,赍志而殁。”见“赍志没地”。《封神演义》99回:“闻聘等三人金兰气重,方

  • 宁越不眠

    同“宁越之勤”。北周庾信《拟连珠》之三十四:“是以扶风之高凤,无故弃麦;中牟之宁越,徒劳不眠。”

  • 出类拔群

    同“出类拔萃”。“《梁书.刘显传》:“窃痛友人沛国刘显,韫椟艺文,研精覃奥,聪明特达,出类拔群。”见“出类拔萃”。《梁书·刘显伟》:“窃痛友人沛国刘显,韫椟艺文,研精覃奥,聪明特达,~。”【词语出类拔

  • 三退舍

    同“退避三舍”。元姚燧《别王良辅》诗:“如我避贤三退舍,与君为客一登楼。”

  • 半毡

    《南史.江革传》:“(谢朓)尝行还过候革(过,经过;候,探访),时大寒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其所著襦(短袄),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江革,南朝梁考城人,字休映。少年孤贫,然

  • 乌鸢攫肉

    同“乌衔肉”。清钱谦益《冬至后京江舟中感怀》诗之八:“乌鸢攫肉真堪笑,魑魅争光亦可哀。”

  • 莲勺困

    莲勺:地名,在今陕西渭南东北。汉时设莲勺县,县内有一盐池,纵横十余里,当地人称为“卤中”。汉宣帝刘询是武帝的曾孙,是戾太子的孙子,被称为皇曾孙。刘询降生才几个月时,因祖父(戾太子)被江充挟嫌诬告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