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山公启事

山公启事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山涛传》(卷四三):“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随帝意所欲为先。故帝之所用,或非举首。众情不察,以涛轻重任意。或谮之于帝,故帝手诏戒涛曰:‘夫用人唯才,不遗疏远卑贱,天下便化矣。’而涛行之自若。一年之后,众情乃寝。涛所奏甄拔人物,各为题目。时称‘山公启事’。”

晋时山涛为吏部尚书,廉正无私,举荐官缺都能合理,时称“山公启事”。后因以用为选贤任能的典故。

唐.李商隐《题宇文中丞》诗:“最望山公启事来。”


主谓 山公,晋山涛。山涛为吏部尚书,凡选用人才,必拟题目考核并加评论后,上报任用。借指举贤荐能,知人善任,亦指荐贤的公文。语本《晋书·山涛传》:“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诏旨有所问,然后显奏……涛所奏甄拔人物,各为题目,时称山公启事。”唐·李商隐《赠宇文中丞》:“人间只有嵇延祖,最望~来。”△褒义。用于人事方面,用人惟才,不遗疏远卑贱之举。→名贤启事 山公启


【典源】《晋书·山涛传》:“ (山)涛甄拔隐屈,搜访贤才,旌命三十余人,皆显名当时。人怀慕尚,风俗颇革。”“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随帝意所欲为先……涛所奏甄拔人物,各为题目,时称‘山公启事’。”

【今译】 晋代山涛 (字巨源) 任吏部尚书,他甄别荐拔隐居贤才,广泛搜求有识之士,所表彰征召的三十多人,都有真才实学,闻名于世。对此,人们钦慕崇尚,选官的风气也为之一新。后山涛又主管甄选官吏达十几年,每当官职缺任,他总是推荐数人,当了解皇帝的意图后才正式上奏,供帝王选录。山涛对所荐拔的人均加以评论品题,当时人称为“山公启事”。

【释义】 后以此典指选贤举能,知人善任。

【典形】 名贤启事、山公启事、山涛鉴、山涛之启、选在山涛、公才山吏部、山公启、急士如拾珍。

【示例】

〔名贤启事〕 清·吴伟业《寄房师周芮公先生》:“巨源当日称知己,误玷名贤启事中。”

〔山公启事〕 唐·李商隐《赠宇文中丞》:“人间只有嵇延祖,最望山公启事来。”

〔山涛鉴〕 唐·杜甫《送魏二十四司直岭南掌选崔郎中判官》:“明白山涛鉴,嫌疑陆贾装。”

〔山涛之启〕 北周·庾信《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东京鼎实,先加邓之动; 西晋官人, 多用山涛之启。”

〔选在山涛〕 唐·白居易《王承林可安州刺史制》:“汉择名儒,任先疏广;晋求耆德,选在山涛。”


【词语山公启事】  成语:山公启事汉语词典:山公启事

猜你喜欢

  • 宣尼浮海叹

    源见“乘桴浮海”。谓慨叹其道之不行。清 丘逢甲《再和絜斋世丈西园秋兴》:“宣尼浮海叹,同此怅栖遑。”

  • 撝戈反日

    《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为之反三舍。”撝:同“挥”。反:同“返”。三舍:九十里。后以“撝戈反日”赞扬勇敢顽强,斗争到底的决心。“参见“鲁阳挥戈”条。

  • 脍炙

    《孟子.尽心下》:“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脍炙,原指切细的肉和烤熟的肉,亦泛指佳肴。汉枚乘《七发》:“羞炰脍炙,以御宾客。”后亦比喻美好的诗文或事物为人称赞。宋司马光《

  • 听冰狐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一《河水一》引晋.郭缘生《述征记》:“盟津问津恒浊,方江为狭,比淮、济为阔,寒则冰厚数丈。冰始合,车马不敢过,要须狐行,云此物善听,冰下无水乃过,人见狐行,方渡。”《征述记》载

  • 芝焚

    源见“芝焚蕙叹”。比喻贤士亡逝或遭贬谪。宋王安石《次韵陆定远以谪往来求诗》:“牢落何由共一樽,相望空复叹芝焚。”【词语芝焚】   汉语大词典:芝焚

  • 秦祸

    同“秦火”。宋叶適《魏华甫鹤山书院》诗:“曾经秦祸多散阙,郑笺毛传悲纷如。”【词语秦祸】   汉语大词典:秦祸

  • 严滩意

    源见“羊裘钓”。指归隐之心。唐温庭筠《送李生归旧居》诗:“莫却严滩意,西溪有钓矶。”

  • 醉酒饱德

    《诗.大雅.既醉》:“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又序:“既醉,太平也。醉酒饱德,人有士君子之行焉。”后因以“醉酒饱德”为感谢主人宴饮之辞。《太平广记》四九二引唐无名氏《灵应传》:“妾以寓止郊园,绵历多祀,

  • 多病休文

    源见“沈约瘦”。喻指身体瘦弱的人。宋苏轼《临江仙.疾愈登望湖楼》词:“多病休文都瘦损,不堪金带垂腰。”

  • 南冠客

    同“南冠”。明唐顺之《永年公馆夜宿》诗:“栖迟异域南冠客,嘹唳长风北雁声。”清颜光敏《送朱锡鬯之济南》诗:“讼庭尚有南冠客,莫向燕台思故人。”自注:“时亭林以诏狱在济南。”【词语南冠客】   汉语大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