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学富五车

学富五车

源见“五车书”。形容学问渊博。《醒世恒言》卷三二:“兼之学富五车,才倾八斗,同辈之中,推为才子。”


主谓 形容书读得多,学问渊博。语本《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梁实秋《散文·雅舍小品》:“演讲其实也是吃开口饭的行当中的一种,即使是~,事前总要准备。”△褒义。多用于赞颂博学。→才高八斗 满腹经纶 博学多才 ↔不学无术 胸无点墨 不识一丁 不通文墨学疏才浅


【典源】《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今译】惠施为战国时思想家,名家代表人物之一。他博学广闻,其著书多达五车。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知识渊博;也形容著述或藏书宏富。

【典形】 惠车、惠施书、惠施五车、书文五车、书五车、五车、五车富、五车经典、五车书、图书五车、五车载书、五车书史、读五车、倾五车、五车读。

【示例】

〔惠车〕 唐·陆龟蒙《江南秋怀寄华阳山人》:“才当曹斗怯,书比惠车盈。”

〔惠施书〕 清·王恪《送杨文叔北上》:“作客仍依王俭幕,故交好借惠施书。”

〔惠施五车〕 宋·乐雷发 《乌乌歌》:“莫读书! 莫读书! 惠施五车今何如?”

〔书文五车〕 金·元好问《送郝讲师住崇福宫》:“书文五车喙三尺,剧谈混沌今犹神。”

〔书五车〕 宋·苏轼《送乔施州》:“恨无负郭田二顷,空有载行书五车。”

〔五车〕 唐·王维《裴仆射济州遗爱碑》:“六义之制,文在于斯; 五车之事,学半于我。”

〔五车富〕 唐·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犹轻五车富,未重一囊贫。”

〔五车经典〕 元·董君瑞《哨遍·硬谒》:“五车经典,七步文章,到处难兴贩,半纸虚名薄宦。”

〔五车书〕 唐·杜甫《题柏学士茅屋》:“富贵必从勤苦待,男儿须读五车书。”


【词语学富五车】  成语:学富五车汉语词典:学富五车

猜你喜欢

  • 纵死囚

    《资治通鉴》:卷一九三《唐纪》太宗贞观六年十二月:“辛未,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使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又贞观七年九月:“去岁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无

  • 尧年舜日

    同“尧天舜日”。前蜀毛文锡《甘州遍》词:“尧年舜日,乐圣永无忧。”见“尧天舜日”。前蜀·毛文锡《甘州遍》词:“~,乐圣永无忧。”【词语尧年舜日】  成语:尧年舜日汉语大词典:尧年舜日

  • 人面桃花

    唐.孟荣《本事诗.情感》记述了这样一个美妙的故事:唐朝时候,博陵人崔护曾于清明日独自一人到长安城南郊外去游玩,在村边一处人家,见有一女子独自倚着一株小桃树伫立观望。那女子瞩目流盼之间,似乎对面前的陌生

  • 周勃织薄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绛侯周勃者,沛人也。其先卷人,徙沛。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箫给丧事,材官引强。”汉周勃年轻时曾靠编织蚕箔谋生。后以“织薄”咏出身微寒封侯之典。唐.李瀚《蒙求》:“周勃织薄,

  • 灭学

    源见“焚书坑儒”。指秦始皇焚毁先代典籍。汉蔡邕《宗庙迭毁议》:“左中郎将臣邕议,以为汉承秦灭学之后,宗庙之制,不用周礼。”南朝 梁沈约《修定乐书疏》:“窃以秦代灭学,《乐经》残亡。”【词语灭学】   

  • 璧海

    同“璧水”。宋陈傅良《送宋国博参议江东》诗:“忆昔翠华临璧海,儒先一日争声价。”【词语璧海】   汉语大词典:璧海

  • 渭滨垂钓

    《史记.齐太公世家》:“太公望吕尚者……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干)周西伯(周文王)。西伯将出猎……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

  • 豺狼当路,安问狐狸

    比喻残暴的坏人当权,不值得再去查究他们手下的人。张纲,(98-143年),字文纪,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县)人。初为侍御史。汉顺帝汉安元年(142年),朝廷派八位官员到各地巡视民情,考核官吏贤否,张纲亦

  • 苌弘事

    源见“苌弘化碧”。指苌弘含冤屈死之事。宋辛弃疾《兰陵王.己未八月二十日夜》词:“苌弘事,人道后来,其血三年化为碧。”

  • 贯索

    《晋书.天文志上》:“贯索九星在其(七星)前,贱人之牢也……牢口一星为门,欲其开也。九星皆开,天下狱烦;七星见,小赦;六星、五星见,大赦。”后以“贯索”代指牢狱。明赵南星《明山西右布政使王君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