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太乙燃藜

太乙燃藜

源见“青藜照阁”。借指勤学苦读。清钱谦益《棹歌十首为豫章刘远公题扁舟江上图》诗:“卯金之子有文章,太乙燃藜下取将。”


【典源】 晋·王嘉《拾遗记》卷六:“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 (tan) 思。夜有老人,着黄衣,植青藜杖,登阁而进,见向暗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然,因以见向,说开辟已前。向因受《洪范五行》 之文,恐辞说繁广忘之,乃裂裳及绅,以记其言。至曙而去,向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一之精,天帝闻金卯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乃出怀中竹牒,有天文地图之书,‘余略授子焉。’”《太平广记》卷一六一亦引,作“太乙之精”。

【今译】 汉成帝末年,刘向在朝廷收藏典籍的天禄阁校书,每日专精竭虑。一天夜里,有一黄衣老人拄青藜杖进入阁内,见刘向在昏暗中独自诵读,便吹杖出火照明,向刘向讲述天地开辟之事,并传授《洪范五行》等古代典文,刘向担心记忆有所疏漏,就撕下衣裳、衣带,记下所言,老人直到天亮才离去。刘向请问老人姓名,老人称自己是天上太一 (一作“乙”) 之精,天帝听说下界有刘姓 (金卯隐指“刘〔劉〕”) 子弟博学,因而前来观看。又取出天文地图之书,再授刘向。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夜读或勤学;也用以形容得高人传授。

【典形】 藜杖有青烟、青藜独照、青藜火、青藜杖、然藜太乙、燃天禄字、太乙燃藜、天禄杖、星精款阁、照藜、烛青藜、藜头烬、植青藜、青藜照。

【示例】

〔藜杖有青烟〕 明·李东阳《答明仲次韵》:“怪底相逢语言别,夜来藜杖有青烟。”

〔青藜独照〕 宋·王安石《上元戏呈刘贡父》:“不知太一游何处,定把青藜独照公。”

〔青藜火〕 宋·苏轼《和陶读〈山海经〉》之四:“安知青藜火,丈人非中黄。”

〔青藜杖〕 明·高启 《明月舟》:“嗟予未识青藜杖,愿借舟中卧读书。”

〔然藜太乙〕 清·黄景仁《元夜独登天桥酒楼醉歌》:“然藜太乙游傍谁,吃齑宰相何人哉?”

〔燃天禄字〕 明·徐渭 《藜》:“多事去燃天禄字,安鸠来过老人眉。”

〔太乙燃藜〕清·钱谦益《棹歌十首为豫章刘远公题》之二:“卯金之子有文章,太乙燃藜下取将。”

〔天禄杖〕 清·郑鉽《夜光木歌》:“尔胡不学天禄杖,刘向阁中伴书幌。”

〔星精款阁〕 清·程先贞 《还山春事》:“星精款阁惭刘向,仙侣移舟愧李膺。”

〔照藜〕 清·顾炎武《酬归祚明等四子》:“问字谁供酒? 繙书独照藜。”

〔烛青藜〕 宋·杨万里《辞免赣州得祠进职谢表》:“烛青藜而谈古,岂复与英俊游?”


【词语太乙燃藜】   汉语词典:太乙燃藜

猜你喜欢

  • 尧母门

    《汉书.外戚传.孝武钩弋赵倢伃传》:“拳夫人进为倢伃,居鉤弋宫,大有宠,太始三年生昭帝,号鉤弋子。任(妊)身十四月乃生,上曰:‘闻昔尧十四月而生,今钩弋亦然。’乃命其所生门曰尧母门。”汉武帝巡狩过河间

  • 三十六宫

    《文选》卷一东汉.班孟坚(固)《西都赋》:“西郊则有上囿禁苑,林麓薮泽,陂池连乎蜀汉,缭以周墙,四百余里。离宫别馆,三十六所。神池灵沼,往往而在。”汉.班固在《西都赋》中,称西京长安有离宫别馆三十六处

  • 诒燕

    《书.五子之歌》:“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孔传:“贻,遗也。言仁及后世。”《诗.大雅.文王有声》:“诒厥孙谋,以燕翼子。”郑玄笺:“传其所以顺天下之谋,以安敬事之子孙。”朱熹集传:

  • 破巢完卵

    同“破巢馀卵”。清钱谦益《临城驿壁见方侍御孩未题诗》诗:“抱蔓摘瓜馀我在,破巢完卵似君稀。”见“破巢余卵”。清·钱谦益《临城驿壁见方侍御孩末题诗》诗:“抱蔓摘瓜余我在,~似君稀。”【词语破巢完卵】  

  • 非愚则诬

    诬:欺骗。 不是愚昧无知,就是存心欺骗。 指斥别人坚持错误意见。语出《庄子.秋水》:“是犹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其不可行明矣。然且语而不舍,非愚则诬也。”《韩非子.显学》:“故明据先王,必定尧舜

  • 贪人积胡椒

    同“胡椒八百斛”。宋陈与义《再用迹字韵成一首呈判府》:“贪人积胡椒,智不到鬼录。”

  • 车载斗量

    亦可作“斗量车载”。用车拉,用斗量。形容非常多。东吴政权用计袭杀关羽夺取荆州之后,刘备倾全国之兵攻打东吴。东吴一面派陆逊抵抗,一面派都慰赵咨去魏国求援。魏文帝曹丕问赵咨:“吴主孙权是位什么样的国主呢?

  • 乱石听

    源见“生公点石头”。形容高僧说法妙语动听。宋苏辙《赠治易僧智周》诗:“断弦挂壁知音丧,挥麈空山乱石听。”

  • 舞朱干

    同“舞干”。宋梅尧臣《依韵和王平甫》:“后生喜成功,往往舞朱干。”

  • 定远笔

    同“班超笔”。唐王昌龄《从军行》之一:“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