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天高听卑

天高听卑

吕氏春秋.制乐》:“宋景公之时,荧惑在心(荧惑,火星;心,即商星,在宋之分野),公惧,召子韦而问焉,曰:‘荧惑在心,何也?’子韦曰:‘荧惑者,天罚也;心者,宋之分野也;祸当居君。虽然,可移于相。’公曰:‘宰相所以治国家也,而移死焉,不祥。’子韦曰:‘可移于民。’公曰:‘民死,寡人将谁为君乎?宁独死。’子韦曰:‘可移于岁。’公曰:‘岁害则民饥,民饥必死,为人君而杀其民以自活也,其谁以我为君乎?是寡人之命固尽矣,子无复言矣。’子韦还走,北面载拜曰:‘臣敢贺君,天之处高而听卑,君有至德之言三,天必三赏君,今夕荧惑其徙三舍,延君年二十一岁。’”

春秋时,宋景公以荧惑(火星)临于宋国上空主诸侯不吉而深感忧虑。但他表示不愿移祸于宰相、人民和年景。星象家子韦指出,景公的善言天定能听到,因德行感天,必使荧惑徙移,因而免除灾祸。

唐.白居易《寄唐生》:“但自高声歌,庶几天听卑。”


其他 原指天虽高远,能听到人间的话,能体察人间善恶而降福祸于人。语本《吕氏春秋·制乐》:“宋景公之时,荧惑在心,公惧,召子韦而问焉……子韦曰:‘荧惑者,天罚也;心者,宋之分野也,祸当于君。虽然,可移于宰相。’公曰:‘宰相所与治国家也,而移死焉,不祥。’子韦曰:‘可移于民。’公曰:‘民死,寡人将谁为君乎? 宁独死。’子韦曰:‘可移于岁。’公曰:‘岁害则民饥,民饥必死;为人君而杀其民以自活也,其谁以我为君乎?是寡人之命固尽已,子无复言矣。’子韦还走北面载拜曰:‘臣敢贺君,天之处高而听卑,君有至德之言三,天必赏君,今夕荧惑其徙三舍。’……是夕,荧惑梁徙三舍。”宋·苏舜钦《江宁府溧阳令苏府君墓志铭》:“臣有隐痛,顾切如之,~,优暨垂闵!”后用以称颂帝王圣明。三国魏·曹植《责躬诗》:“心之云慕,怆矣其悲,~,皇肯照微。”△多用于称颂方面。→天高听下


【词语天高听卑】  成语:天高听卑汉语词典:天高听卑

猜你喜欢

  • 背城一战

    同“背城借一”。《三国志.蜀后主传》“六年夏”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汉晋春秋》:“北地王 谌怒曰:‘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引申指作最后的斗争或努力。《儿

  • 鼎鼐调和

    源见“盐梅和鼎”。比喻处理国政。元郑光祖《老君堂》二折:“鼎鼐调和理庶民,安邦定国立功勋。”见“调和鼎鼐”。【词语鼎鼐调和】  成语:鼎鼐调和汉语大词典:鼎鼐调和

  • 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祸与福都没有门,取决于人的动向,人召福则福至,人召祸则祸来。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闵子马曰:‘祸福无门,唯人所召。’”汉.王符《潜夫论.慎微》:“祸福无门,唯人所召。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尚者

  • 归谷口

    源见“谷口子真”。泛指退隐。清钱谦益《高邮道中简顾所建》诗:“负耒我今归谷口,惊弓君莫问壶头。”

  • 马融帐暖

    源见“绛帐”。指马融帐前传经,帐后列女乐,充满暖意。泛指安乐舒适的环境。宋 陈人杰《沁园春.饶镜游吴中》词:“张禹堂深,马融帐暖,吟罢不妨丝竹声。”

  • 各尊所闻,各行所知

    尊:一作“遵”,遵从。 各人遵照所听到的从事,各人根据所知道的实行。语本《汉书.董仲舒传》:“仲舒对曰:‘曾子曰: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知,则光大矣。高明光大,不在于它,在乎加之意而已。’”宋祁

  • 一言九鼎

    九鼎:古代传说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夏、商、周三代时奉为传国之宝。此典指平原君赵胜称赞毛遂回答楚考烈王的一席话,使赵国的威望提高,比九鼎宝器还要尊贵。后以此典比喻能言善辩之士的一席话就能成大事,其作用

  • 辗转不寐

    见“辗转反侧”。寐,睡着。

  • 生尘步

    源见“洛神”。形容女子体态轻盈,行步飘逸。宋徐俯《卜算子》词:“不见生尘步,空忆如簧语。”宋向子諲《七娘子》词:“而今不见生尘步,但长江、无语东流去。”

  • 麒阁

    同“麒麟阁”。唐刘祎之《酬郑沁州》:“麟阁一代良,熊轩千里躅。”【词语麒阁】   汉语大词典:麒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