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天女散花

天女散花

《维摩诘经.观众生品》:“维摩诘以身疾,广为说法。佛告文殊师利:‘汝诣问疾。’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天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花散诸菩萨大弟子上。花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尔时天女问舍利弗;‘何故去花?’答曰:‘结习未尽,花著身耳;结习尽者,花不著也。’”

“结习”,佛教语,指人世的欲望、烦恼等。“天女散花”是一则佛经故事。本以花着身与不着身验证诸菩萨弟子向道之心诚与不诚,凡“结习”未尽,花即着身;“结习”已尽,花不着身。后因用为咏佛事之典,又用以比喻大雪纷飞的景象。

宋.辛弃疾《祝英台近.水纵横阕》词:“我眠君且归休,维摩方丈,待天女、散花时问。”陆游《夜大雪歌》:“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剑南诗稿》卷二六)


主谓 原为佛教中的故事。以天女散花来试诸菩萨向道之心,如凡心未尽,花即着身。后用于形容大雪飞舞、色彩纷呈等景象。语本《维摩诘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听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明·姜绍书《无声诗史·周氏二女》:“其彩毫娟秀,如~。”△多用于描写场景。


【典源】 《维摩诘所说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天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

【今译】 《维摩诘所说经》 中说,维摩诘长者以法力现其病身,佛派遣文殊菩萨并诸菩萨大弟子前往问病,彼此以法问难。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天人说法,即用天花散在诸菩萨及大弟子身上,以花着身不着身来验证其道行。花落菩萨身,当即落下; 花落大弟子身上,都附着不能除去。参见 〖维摩示病〗。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说经讲法之妙; 也用以形容落花、下雪等景象。

【典形】 花雨、曼陀雨、摩诘持花女、散花、散花女、散花天、散花天女、天花、天花拂袂、天女花、天女散花、天雨曼陀、雨花、雨天花、花如雨、禅室散花、天雨宝花、诸天散花、天女相试、散六花。

【示例】

〔花雨〕 清·王摅《慈光寺行》:“钵盂盛处一龙降,花雨飞时万人伏。”

〔曼陀雨〕 宋·苏轼《和子由柳湖久涸》之二:“久陪方丈曼陀雨,羞时先生苜蓿盘。”

〔摩诘持花女〕 宋·陆游《和范待制秋日书怀》:“室无摩诘持花女,囊有娑婆等价香。”

〔散花〕 宋·辛弃疾《满江红·寿赵茂嘉郎中》:“种柳已成陶令宅,散花更满维摩室。”

〔散花天〕 元·耶律楚材《和南质张学士敏之》之三:“维摩方丈傍无边,个中无碍散花天。”

〔散花天女〕 元·萨都拉《赠仁皇讲师达上人》:“散花天女满经阁,出海神龙闻讲钟。”

〔天花〕唐·卢照邻《相乐夫人檀龛赞》:“宝树天花,竞爽鸿毛之际。”

〔天花拂袂〕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九十七:“天花拂袂著难销,始愧声闻力未超。”

〔天花女〕 宋·张元干《东平刘左车坎止春歌》:“百年弹指法界观,万事过眼天花女。”

〔天女散花〕唐·王维《大唐大安国寺净觉禅师碑铭》:“山神献果,天女散花。澹尔宴安,曾无喜惧。”

〔天雨曼陀〕 宋·苏轼《游太平寺净士院》:“醉中眼缬自烂斑,天雨曼陀照玉盘。”

〔雨花〕 唐·李商隐《安平公诗》:“一百八句在贝叶,三十三天长雨花。”

〔雨天花〕 宋·黄庭坚《次韵吉老知命》:“斋盂香佛饭,法席雨天花。”


【词语天女散花】  成语:天女散花汉语词典:天女散花

猜你喜欢

  • 狐借虎威

    同“狐假虎威”。《宋书.恩幸传序》:“曾不知鼠凭社贵,狐借虎威,外无逼主之嫌,内有专用之功。”【词语狐借虎威】  成语:狐借虎威

  • 毛骨

    《世说新语.赏誉》:“王右军……道祖士少(约)‘风领毛骨,恐没世不复见如此人。’”毛骨,此指人的风貌。晋.王羲之曾盛赞祖约毛骨不凡,毕生没见到第二个这样的人。后用为誉人风貌出众不凡之典。唐.杜甫《奉送

  • 白眼珠子

    同“白眼”。臧克家《重庆人》:“人民用最刻薄的话骂他们,用白眼珠子看他们。”【词语白眼珠子】  成语:白眼珠子汉语大词典:白眼珠子

  • 不忍欺

    同“三不欺”。宋苏轼《徐君猷挽词》诗:“请看行路无从涕,尽是当年不忍欺。”

  • 长治久安

    《汉书.贾谊传》:“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后以“长治久安”谓长期治平,永久安定。孙中山《民族主义》六讲:“有了很好的道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并列 长期太平,永久安定。语本《汉书·贾谊传》:“建久

  • 离黍之悲

    源见“离愁黍”。谓亡国的悲痛。黄墨谷《李清照评论》:“南渡后,词人既有故国离黍之悲,又有悼亡之疼。”

  • 金枝玉叶

    282 ① 比喻云彩的艳丽。晋代崔豹《古今注.舆服》:“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之上。”并列 ①原形容娇嫩美好的枝叶。唐·王建《调笑令》:“胡蝶、胡蝶,飞上~。”②后比喻

  • 螳螂之力

    源见“螳臂当车”。喻微弱的力量。唐骆宾王《兵部奏姚州道破逆贼露布》:“振螳螂之力,拒辙当轮;纵蚊蚋之群,弥山满谷。”

  • 赵津女

    源见“赵津歌”。本指津吏之女娟,借指唱棹歌的操舟女子。唐徐坚《棹歌行》:“因声赵津女,来听采菱歌。”

  • 照水燃犀

    源见“犀照牛渚”。烛照水下怪物。借指洞察奸邪。宋吴渊《念奴娇》词:“追念照水燃犀,男儿当似此,英雄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