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垂帘听政

垂帘听政

封建社会中太后或皇后临朝听政时,要用帘子在皇帝御座后隔开。以后泛指女后临朝管理国家大事。出自唐武则天的事迹。武则天(624-705年),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14岁时入宫为唐太宗才人。太宗死后曾入寺为尼。后又被高宗召入宫中,拜昭仪。永徽六年(655年)被立为皇后。显庆五年(660年)后,高宗有病,武后遂开始干预国政。麟德元年(664年)上官仪被杀后,高宗每临朝处理政事,武后都要垂帘于御座后听政,事无大小都要干涉。唐高宗去世后,武后又进一步临朝称制,掌握实权。并于天授元年(690年)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周。直到神龙元年(705年)才将政权还给了唐中宗,寻即去世。

【出典】:

旧唐书》卷5《高宗本纪下》100页:“自诛上官仪后,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

【例句】:

宋·佚名《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上》:“翌日,郭威帅百官请太后临朝,垂帘听政。”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21卷《注3》:“赵祯(仁宗)的妻子曹后;赵曙的妻子高后;赵顼(神宗)的妻子向后;赵煦(哲宗)的妻子孟后。这四位皇后都做过皇太后,并且都曾垂帘问政。” 近代·赵尔巽等《清史稿》卷214《后妃传》:“十一月乙酉朔上奉两太后御养心殿,垂帘听政。”


偏正 封建时代太后或皇后参与政事,殿上用帘子隔着。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臣以为,太皇太后为天下计,应该~。”△用于称女后掌政。也作“垂帘听决”。


【词语垂帘听政】  成语:垂帘听政汉语词典:垂帘听政

垂帘:落下帘幕。听政:亲听、主持政事。也引伸为幕后操纵政事。御座后垂下帘幕内听取、主持政事。慈禧皇太后(1835-1908年),姓叶赫那拉氏,满洲镶蓝旗人,是安徽徽宁池广太道道台官员惠徵的女儿。咸丰元年(1851年),她选入清宫。咸丰六年(1856年),生子载淳她晋升懿妃。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皇帝死后,载淳继位,尊称她为圣母皇太后,上徽号为慈禧。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一月,同治皇帝奉请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登坐于养心殿(今北京市故宫内),在皇帝御座后垂下帘幕里亲听、主持政事。

【出典】:

清史稿》卷214《后妃传·孝钦显皇后传》8926页:“上奉两太后御养心殿,垂帘听政。谕(yù遇,指示)曰:‘垂帘非所乐为,惟以时事多艰,王大臣(贝勒王和大臣的合称)等不能无所禀承,是以姑允所请。俟(sì四,等待)皇帝典学(称皇子就学)有成,即行归政。’自是,日召议政王、军机大臣同入对。内外章奏,两太后览讫(qì气,完毕),王大臣拟旨,翌(yì意)日(明日)进呈。阅定,两太后以文宗赐‘同道堂’小玺(xǐ洗,皇帝的玉印)钤(qián前)识(加盖印章),仍以上旨颁示。”

【例句】:

黄传惕《古代艺术的宝库——故宫博物院》:“养心殿东间,……就是那拉氏慈禧实行‘垂帘听政’的地方。”


【词语垂帘听政】  成语:垂帘听政汉语词典:垂帘听政

猜你喜欢

  • 剑埋丰城

    源见“丰城剑气”。比喻人才被埋没。宋黄庭坚《和答魏道辅寄怀》之四:“剑埋丰城狱,气与牛斗平。皇明烛九幽,湔祓用神兵。”

  • 鲜克有终

    见〔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 河阳一县花

    北周.庾信《庾子山集》卷一《枯树赋》:“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唐.白居易《白氏六帖》卷二十一:“潘岳为河阳令,树桃李花,人号曰‘河阳一县花。’”晋代河阳令潘岳,曾于所辖县地遍种桃李,时人有

  • 人神共愤

    旧时形容民愤之大,达于极点。《旧唐书.于崸( ㄉㄧˊ dí 涤)传》:“崸顷拥节旄,肆行暴虐,人神共愤,法令不容。”主谓 人和神都很愤怒。形容民愤极大。语本《北齐书·高乾传》:“今社稷阽危,人神愤

  • 胡昭投簪

    《三国志.魏书.管宁传》附《胡昭传》:“胡昭始避地冀州,亦辞袁绍之命,遁还乡里。太祖为司空丞相,频加礼辟。昭往应命,既至,自陈一介野生,无军国之用,归诚求去。太祖曰:‘人各有志,出处异趣,勉卒雅尚,义

  • 不赀之躯

    参见:躯不赀偏正 赀,资财。不可用资财估价的身体。指贵重的身体。《汉书·盖宽饶传》:“用~,临不测之险。”△多用于的价值方面。【词语不赀之躯】  成语:不赀之躯汉语大词典:不赀之躯

  • 遏行云

    源见“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动听。前蜀魏承班《玉楼春》词:“声声清迥遏行云,寂寂画梁尘暗起。”【词语遏行云】   汉语大词典:遏行云

  • 挺而走险

    同“铤而走险”。清顾炎武《中宪大夫寇公墓志铭》:“当此众怒如水火之时,焉知不激之挺而走险,以成意外之患耶!”郭沫若《孔雀胆》三幕:“老百姓们是因为不能聊生,所以才挺而走险。”见“铤而走险”。郭沫若《孔

  • 羲和驭日

    《楚辞.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王逸注:“羲和,日御也。”又《初学记》卷一引《淮南子.天文训》:“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谓悬车。”原注:“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而薄于虞泉

  • 虚舟任触

    《淮南子.诠言训》:“方船济乎江,有虚船从一方来,触而覆之,虽有忮心,必无怨色。有一人在其中,一谓张之,一谓歙之,再三呼而不应,必以丑声随其后,向不怒而今怒,向虚而今实也。”《淮南子》用空船不怕和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