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图画凌烟

图画凌烟

同“图绘凌烟”。宋 李洤《满庭芳.送张守汉卿赴召》词:“光华家世事,门中列戟,圯上遗编。况建炎勋业,图画凌烟。”


【典源】 北周·庾信《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天子画凌烟之阁,言念旧臣; 出平乐之宫,实思贤傅。”《旧唐书·太宗纪》:“ (贞观) 十七年……诏图画司徒、赵国公无忌等勋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 《旧唐书·代宗纪》:“ (宝应二年) 功臣皆赐铁券,藏名太庙,画象凌烟阁。”

【今译】 凌烟阁为唐代长安太极宫中的殿阁。唐太宗、唐代宗都曾为追念、表彰功臣,而将他们的形象画在凌烟阁上,昭示后代。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臣子建立勋业,名垂史册。

【典形】 丹青褒鄂、功臣阁、冠凌烟、画凌云、凌烟、凌烟阁、凌烟像、上凌烟、图画凌烟、图像凌烟、向凌烟勒、烟阁传形、阁上丹青、凌烟功臣、画凌烟。

【示例】

〔丹青褒鄂〕 清·黄景仁《冬夜饮程鱼门编修斋》:“冠金花冠衣只孙,丹青褒鄂森有神。”

〔功臣阁〕 清·孔尚任《桃花扇》:“看古来功臣阁丹青图画,似今日列侯会剑佩弓刀。”

〔冠凌烟〕 宋·张元干《挽少师相国李公》之三:“如公真徇国,绘像冠凌烟。”

〔画凌云〕 明·汤显祖《紫钗记》:“送你上朝班玉笋有精神,做得个画凌云第一人。”

〔凌烟阁〕 唐·杜牧《寄远》:“功名待寄凌烟阁,力尽辽城不肯回。”

〔凌烟像〕 元·王伯成《李太白贬夜郎》:“就霜毫写出凌烟像,文场立定中军帐。”

〔上凌烟〕 宋·黄庭坚《满庭芳·茶》:“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

〔图像凌烟〕 元·白朴《凤凰台上忆吹箫》:“明年看,平吴事了,图像凌烟。”

〔向凌烟勒〕 明·黄峨《寄升庵》:“公义私情不两全,愿君早向凌烟勒。”

〔烟阁传形〕 唐·李商隐《为李贻孙上李相公启》:“烟阁传形,革车就国。尽人臣之极分,焕今古之高名。”


猜你喜欢

  • 脂粉加丑面

    比喻虽多而无益,加:敷。清代翟灏《通俗编.妇女.脂粉加丑面》:“《唐子》引谚曰:‘脂粉虽多,丑面徒加;膏泽虽光,不可润草。’”

  • 直钩鱼

    源见“渭滨垂钓”。指心甘情愿者。宋杨亿《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如谐曲肱卧,犹可直钩鱼。”

  • 压竟

    敌军迫临国境。竟,同“境”。《公羊传.庄公十三年》:“城坏压竟,君不图与?”意思是城墙坏了,敌人已经侵入,您还不想办法?图,谋划。与,同“欤”。【词语压竟】   汉语大词典:压竟

  • 只恐夜深花睡去

    只恐怕深夜里花也睡着了。 形容人们惜花的深厚情意。语出宋.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烧银烛照红妆。”周代《晚晴小集.绿窗》:“一个雷雨的晚上,从闪电中,我看见了两支并蒂莲儿似的冰清玉洁的花儿

  • 哭路岐

    同“悲路岐”。唐马戴《幽上留别令狐侍郎》诗:“自别丘中隐,频年哭路岐。”

  • 叩槃扪籥

    同“扣槃扪烛”。清 徐芳《答萧明彝》:“若弟则户外盲也,盲不识日,至以终古经天之物,展转于叩槃扪籥,况其精微浩渺者乎!”

  • 铜驼荆棘

    铜驼:铜铸的骆驼,古时设置在宫门的外面。铜驼被荆棘遮蔽。形容亡国后的凄凉、残破景象。索靖(239-303年),字幼安,敦煌(今甘肃敦煌)人。少时超凡绝俗,与乡人汜衷等四人并入太学,时称“敦煌五龙”。晋

  • 患得患失

    旧指忧虑禄位之得失,今谓一味忧虑个人的利害得失。孔子说,鄙俗的人难道能同他一起共事吗?当他没有得到职位时,生怕得不着;已经得到了,又怕失去。假如生怕失去,那就什么都可能干得出来。【出典】:《论语·阳货

  • 牵彩线

    同“牵丝”。清蒲松龄《为安方猷与孙惠公启》:“应于金貂珥叶,牵彩线以乘龙;宜向银屋红泥,望锦屏而射雀。”

  • 总角

    《诗.齐风.甫田》:“婉兮娈兮,总角丱兮。”孔颖达疏:“总角聚两髦,言总聚其髦以为两角也。”古时儿童束发为两结,向上分开,形状如羊角,故称。后因以“总角”为借指童年之典。晋 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