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周王避债台

周王避债台

源见“逃债台”。喻指解除忧愁之妙处。清 丘逢甲《秋怀叠前韵》之七:“愁城欲藉酒杯开,中有周王避债台。”


【典源】 《汉书·诸侯王表序》:“自幽、平之后,日以陵夷,……分为二周,有逃责(债)之台,被窃鈇之言。”服虔注:“周赧王负责 (债),无以归之,主迫责急,乃逃于此台,后人因以名之。”晋·皇甫谧《帝王世纪》曰:“周赧王虽居天子之位,为诸侯所侵逼,与家人无异。贳 (shi) 于民,无以归之,乃上台以避之,故周人因名其台曰逃债台。”

【今译】 东周末年,周王室衰微,周赧王名义上虽仍是天子,但被诸侯侵削土地,地位与平人差不多,穷得向百姓借债,无法归还,只好登上高台去躲债,人们将此台称为逃债台。

【释义】 后以此典借指欠债、躲债等。

【典形】 避债台、债台高筑、债筑台、周赧筑台、周王避债台、筑台逃文债、逃债少高台、台高极天。

【示例】

〔避债台〕 明·汤显祖《以歌代书答赵仲一》:“去官只有耕田手,处世都无避债台。”

〔债台高筑〕 清·黄遵宪《已亥杂诗》之五十二:“海客欢呼土民怨,债台高筑与天平。”

〔债筑台〕 清·黄遵宪《和议成志感》:“失民更为丛驱雀,毕世难偿债筑台。”

〔周赧筑台〕 清·王夫之《广遣兴》之二:“周郝筑台深避债,鲁哀徙宅再忘妻。”

〔周王避债台〕 清·丘逢甲《秋怀叠前韵》之七:“愁城欲藉酒杯开,中有周王避债台。”

〔筑台逃文债〕 清·钱谦益《人日书事》:“筑台未许逃文债,作庙还应祀酒神。”


猜你喜欢

  • 青蝇梦

    《三国志.魏书.方技传.管辂》:“管辂字公明,平原人也。……(何)晏谓辂曰:‘闻君著爻神妙,试为作一卦,知位当至三公不?’又问:‘连梦见青蝇数十头,来在鼻上,驱之不肯去,有何意故?’辂曰:‘……又鼻者

  • 掉书袋

    北宋.马令撰《南唐书.彭利用传》:“(利用)对家人稚子、下逮奴隶,言必据书史,断章破句,以代常谈,俗谓之掉书袋。”“掉书袋”常用以讥讽人卖弄渊博,不看场合,一味引经据典,迂腐不堪的行为。宋.刘克庄《后

  • 是非只为多开口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四十出:“一剑教伊死了休,黄泉路上必知羞。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是非只为多开口”,意谓多言易失,招惹出是是非非。明.无名氏《鸣凤记.秋夜女工》:“是非只为多开口。

  • 一花五叶

    《景德传灯录.菩提达摩》:“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佛教禅宗以达摩为祖师,此谓之“一花”。后佛教衍生为“曹洞”、“临济”、“云门”、“沩仰”、“法眼”五个派系,谓之“五叶”。后用为咏佛教禅宗之典。宋

  • 鸾续

    源见“续弦胶”。谓妻亡后续娶。《聊斋志异.鬼妻》:“伯叔兄弟惧堕宗主,私劝聂鸾续;聂从之,聘于良家。”【词语鸾续】   汉语大词典:鸾续

  • 肝胆胡越

    同“肝胆楚越”。《淮南子.俶真训》:“是故自其异者视之,肝胆胡越;自其同者视之,万物一圈也。”其他 肝胆,喻近。而胡地在北,越地在南,两地远离。比喻虽近犹远。汉·刘安《淮南子·俶真训》:“是故自其异者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原意指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在于人心向背,后则以此强调内部团结对于事业成功有重要的意义。孟子说,得天时不如得地利,得地利又不如得人和。比如这里有座内城三里、外城七里的城邑,敌人包围攻打却无法取胜。敌人

  • 四殆之叹

    汉.刘向《列女传》六《辩通》:“钟离春,齐无盐邑之女,自谒齐宣王,……今王之国,西有衡秦之患,南有强楚之仇……此一殆也;渐台五重,万人疲极,此二殆也;贤者伏匿於山林,谄谀者强於左右,此三殆也;饮酒沈湎

  • 荒鸡非恶声

    源见“闻鸡起舞”。谓鸡鸣可以催人奋起。宋陆游《冬夜独酌》诗:“一樽浊酒有妙理,十里荒鸡非恶声。”

  • 金舠

    源见“金船”。指大酒杯。亦借指美酒。唐李德裕《述梦诗四十韵》:“无聊燃蜜炬,谁复劝金舠。”自注:“酒器中大者呼为舠。宾僚顾形迹,未尝以此相劝。”【词语金舠】   汉语大词典:金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