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吴中四才子

吴中四才子

明代中叶徐祯卿、祝允明、唐寅、文征明四人齐名,都是吴中(苏州府别称)地区才气横溢的文人,人们称之为“吴中四才子”。徐祯卿(1479-1511年),字昌毂(gǔ谷),弘治进士,官国子监博士。与李梦阳等并称“前七子”。主张复古。论诗主情致,其诗风格清朗,少数作品指陈时事,隐寓讽刺之意。祝允明(1460-1526年),字希哲,号枝山,弘治举人。官广东兴宁知县,迁应天府通判。能诗文,工书法。小楷学钟繇、王羲之;狂草学怀素、黄庭坚。笔势劲健,又能出入变化,自成面目,为当时书家代表。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少与张灵相善,学画于周臣。后结交沈周、文征明等,切磋文艺。年29中乡试第一,会试时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被革黜。后游历名山大川,致力绘事,卖画为生。赋性疏朗,放逸不羁。擅画山水,并工人物、花鸟,工笔、写意俱佳。兼善书法,能诗文。文征明(1470-1559年),初名璧,以字行,后更字征仲,号衡山居士。以岁贡生荐试吏部,任翰林院待诏,后辞官归。诗文书画皆工,尤以画名。最善山水,兼工花卉、兰竹、人物等,影响甚大,称“吴门派”。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

【出典】:

明史》卷286《文苑列传二·徐桢卿传》7351页:“祯卿少与祝允明、唐寅、文征明齐名,号‘吴中四才子’。”


【词语吴中四才子】   汉语词典:吴中四才子

猜你喜欢

  • 邪魔外道

    佛家语。指妨害正道的邪说和行为,也泛指一切妖魔鬼怪。《药师经下》:“信世问邪魔外道,妖孽之师,妄说祸福。”并列 邪魔,妖魔。原为佛教用语,指妨害正道的妖魔、邪说及行为。后泛指异端邪说或不正当的门路。《

  • 叹式微

    源见“歌式微”。慨叹时运或事物的衰微败落。清顾炎武《酬朱监纪四辅》诗:“东京朱祜犹年少,莫向尊前叹式微。”

  • 王献之青毡

    同“青毡故物”。清郑燮《家书.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二书》:“若一无所有,便王献之青毡,亦可携取质百钱救急也。”

  • 返璧

    同“璧还”。《醒世姻缘传》五六回:“童七回送了三两赆礼,两匹京绿布……狄员外返璧了那赆礼,止收了那四样的礼。”源见“完璧归赵”。谓归还原物。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二:“谈及文忠借银事,自忖归赵无期,乃

  • 毛骨

    《世说新语.赏誉》:“王右军……道祖士少(约)‘风领毛骨,恐没世不复见如此人。’”毛骨,此指人的风貌。晋.王羲之曾盛赞祖约毛骨不凡,毕生没见到第二个这样的人。后用为誉人风貌出众不凡之典。唐.杜甫《奉送

  • 柏梁台

    《三辅黄图》卷五《台榭》:“柏梁台,武帝元鼎二年春起。此台在长安城中北关内。《三辅旧事》云:‘以香柏为梁也,帝尝置酒其上,诏群臣和诗,能七言诗者乃得上。’”汉武帝曾在长安城中建柏梁台,能七言诗的臣子方

  • 马骨

    源见“千金市骨”。喻贤才俊士。明张煌言《感遇》诗:“落拓何曾夸马骨,淹留岂为恋猪肝。”【词语马骨】   汉语大词典:马骨

  • 吾道穷

    《史记.孔子世家》:“及西狩见麟,(孔子)曰:‘吾道穷矣!’”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何休曰:‘麟者,太平之兽,圣人之类也。时得而死,此天亦告夫子将殁之证,故云尔。’”春秋时,鲁哀公西狩获麟,孔子

  • 腹为筐笥

    同“腹笥”。唐杜甫《送从弟亚赴河西判官》诗:“兵法五十家,尔腹为筐笥。”

  • 将军箭

    《隋书.史万岁传》:“军次冯翊,见群雁飞来,万岁谓士彦曰:‘请射中第三者。’既射之,应弦而落,三军莫不悦服。”史万岁官至上大将军、左领军将军。后因以“将军箭”为称美射技高超之典。唐温庭筠《猎骑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