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暴君虐害人民。孟子在批评战国时期各国国君对百姓苛征暴敛时指出,他们的厨房里摆着肥美的肉食,马栏里有着膘肥体壮的马匹,老百姓却面有饥色,田野上横陈着饿死者的尸体,这无异是驱赶野兽去吃人。兽类自相残食
源见“郎潜白发”。谓朝廷轻视老年官吏。唐白居易《初到洛下闲游》诗:“汉庭重少身宜退,洛下闲居迹可逃。”
源见“江淹梦笔”。谓才思焕发或富有文采。《玉支玑》一回:“江梦生花,谢庭絮起,千秋始得垂青史。”
香火:旧时迷信,供奉神佛用的香和蜡烛。因缘:佛家语,即缘分。古时结盟须设香案,点燃香烛向神发誓。佛家因此称彼此意气契合为“香火因缘”,表示前世就已结盟好。后用以形容情意深切,相爱至深。陆法和,北齐人,
源见“狗监揄扬”。谓人才受到赏识。子虚,指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前蜀韦庄《东游远归》诗:“青云不识杨生面,天子何由问《子虚》。”
源见“漆室忧葵”。指普通百姓的爱国情怀。明屠隆《綵毫记.拜官供奉》:“念隐忧漆室效葵倾,鉴先幾曲突徙薪情。”
同“矛盾”。楯,同“盾”。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曹唐》:“各以所长,相轻所短,矛楯之极,则是非锋起。”【词语矛楯】 汉语大词典:矛楯
噤,闭口不言。噤若寒蝉,比喻象秋天的蝉一样,冷得直打寒战,形容吓得不敢作声,泛指一言不发。杜密(?-169年),字周甫,颖川阳城(今河南登封县)人。曾仕州郡,先后任代郡太守、泰山太守、北海相等职。桓帝
源见“樗栎”。不成材的樗木。比喻无用之人。常用作自谦之词。唐虞世南《奉和幸江都应诏》“多幸沾行苇,无庸类散樗。”【词语散樗】 汉语大词典:散樗
《新唐书.裴度传》:“时阉竖擅威,天子拥虚器,搢绅道丧;度不复有经济意,乃治第东都集贤里,沼池林丛,岑缭幽胜。午桥作别墅,具燠馆凉台,号‘绿野堂’,激波其下。度野服萧散,与白居易、刘禹锡为文章,把酒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