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借箸前筹

借箸前筹

箸:筷子。此典指张良借用刘邦面前的筷子为他筹画当前形势。后以此典比喻代人谋划,提出办法和计策。汉三年(前204年),项羽围刘邦于荥阳(今河南郑州西),刘邦恐惧忧愁,郦食其提出复立六国后代为王,汉可称霸天下,而使楚项羽来朝。这时张良来见,刘邦询句张良意见。张良回答说:“我请求借用您面前的筷子筹画一下当前形势。”接着说:“从前商汤讨伐夏桀而封夏朝之子孙于杞,那是估计自己能置夏桀于死地。如今您能置项羽于死地吗?”刘邦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可封六国后代的第一个原因。周武王讨伐商纣,封商朝之子孙于宋(今河南商丘一带),那是估计自己能得到商纣的脑袋。如今您能得项羽的脑袋吗?”刘邦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可封的第二个原因。周武王进入殷商都城,曾在商容的里门表彰他之德行,从监狱中释放箕子,堆高比干的墓土。如今您能增高圣人的墓堆、在贤者的里门表彰他之德行,过智者的门对他表示敬意吗?”刘邦说:“不能。”张良曰:“这是不可封的第三个原因。周武王曾经发放巨桥(商纣粮仓地,今河北曲周县东北)粮仓之粮食,散发鹿台(商纣高台,今河南汤阴县境)府库之金钱,拿来赏赐贫苦人民。如今您能开放仓库拿钱粮赏赐贫苦人民吗?”刘邦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可封的第四个原因。商朝灭亡以后,周武王废弃战车,改为乘车,把兵器倒放着,用虎皮蒙盖上,向天下表示不再使用兵打仗。如今您能偃息武事实行文治,不再用兵打仗吗?”刘邦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可封的第五个原因。周武王把战马放在华山(今陕西华阴县南)的南面,表示不用了。如今您能让战马休息不再用吗?”刘邦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可封的第六个原因。周武王把供军事运输之牛放在桃林(今河南灵宝县西)北面,表示不再运输军事物资。如今您能放牛休息不再运输军事物资吗?”刘邦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可封的第七个原因。况且天下之游士离开他们父母妻子,弃去他们祖坟,抛开他们老朋友,跟随您奔走,只是日夜希望得到一点封地。如今又立韩、魏、燕、赵、齐、楚六国的后代,天下之游士各自回去服事他们的君主,傍随他们的父母妻子,返回到老朋友和祖坟所在之家乡,您与谁去夺取天下呢?这是不可封的第八个原因。如今只有使楚国无从加强力量,如果楚国强大了,立起六国后代追随楚国,您又怎能使他们臣服您呢?果真采用客人郦食其之计谋,您想统一天下的大事就完了。”刘邦听从张良之建议,不立六国的后代为王了。此典又作“子房筹”、“借前筹”、“借箸”、“前筹”、“张良筹”、“借箸题筹”、“借箸代筹”、“借箸画策”。

【出典】:

史记》卷55《留侯世家》2040、2041页:“张良对曰:‘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曰:‘昔者汤伐桀而封其后于杞者,度能制桀之死命也。今陛下能制项籍之死命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一也。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者,度能得纣之头也。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二也。武王入殷,表商容(商纣时贤人,曾任乐师,后隐居太行山,周武王在其里门对他表彰)之闾,释箕子(商纣伯叔父,曾任太师,因进谏被纣囚楚,周武王灭商后释放他)之拘,封比干(商纣伯叔父,做过少师。图强谏被纣剖腹挖心而死。周武王灭商后,为比干重修坟墓)之墓。今陛下能封圣人之墓,表贤者之闾,式智者之门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三也。发巨桥之粟,散鹿台之钱,以赐贫穷。今陛下能散府库以赐贫穷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四矣。殷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复用兵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五矣。休马华山之阳,示以无所为。今陛下能休马无所用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六矣。放牛桃林之阴,以示不复输积。今陛下能放牛不复输积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七矣。且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今复六国,立韩、魏、燕、赵、齐、楚之后,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从其亲戚,反其故旧坟墓,陛下与谁取天下乎?其不可八矣。且夫楚唯无强,六国立者复桡(náo铙,弯曲)而从之,陛下焉得而从之?诚用客之谋,陛下事去矣。’”

【例句】:

唐·高适《古乐府飞龙曲留上左丞相》:“能为吉甫颂,善用子房筹。” 唐·韩愈《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兹道诚可尚,谁能借前筹?” 唐·李商隐《为李贻孙上李相公启》:“管氏初来,屡发新柴之井;留侯每入,便闻借箸之筹。” 唐·杜牧《河湟》:“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宋·张孝祥《代揔得居士上宰相》:“况仄席搜罗于豪杰,欲前筹开济于艰难。” 元·萨都拉《彭城杂咏》:“夜深一片城头月,曾昭张良案上筹。” 明·汤显祖《牡丹亭》50出:“分明军令,杯前借箸题筹。” 汤显祖《紫箫记》:“更借筹喻檄,请缨乘传。”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7回回目:“借箸代筹一县策,纳楹闲访百城书。” 柳亚子《闻伯渠抵渝遥寄两律》之一:“团结尚烦君借箸,草茅伏处只哦诗。”


【典源】《史记·留侯世家》:“ (郦)食其(yiji)未行,张良从外来谒。汉王方食,曰:‘子房前! 客有为我计挠楚权者。’具以郦生语告,曰:‘于子房何如?’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 陛下事去矣。’汉王曰:‘何哉?’张良对曰:‘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集解张晏曰:“求借所食之箸用指画也。”《汉书·张良传》亦载,末作“臣请借前箸以筹之。”

【今译】 汉刘邦与说客郦食其计议如何遏制项羽的势力,郦食其建议刘邦重新封立战国时六国国君的后人为王,刘邦同意了,并马上要刻印施行。郦食其还未出发,张良 (字子房) 从外边回来拜见,刘邦正在吃饭,对张良说:“子房过来! 有人给我设计了个削弱项羽的计划。”然后将郦生的话告诉了张良。问:“子房看怎么样?”张良说:“这是谁为陛下出这个主意的?这样办您的大业就完了。”刘邦不明白,问:“为什么?”张良回答:“请允许我借您的筷子为您分析指画。”张良为刘邦分析了八条不可这样做的理由,刘邦马上改变了原来的主意。

【释义】 后以此典指分析谋划,提出办法、计谋等。

【典形】 借筹、借前筹、借箸、前筹、张良筹、子房筹、借箸题筹。

【示例】

〔借筹〕 明·汤显祖《紫箫记》:“更借筹喻檄,请缨乘传。”

〔借前筹〕 唐·韩愈《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兹道诚可尚,谁能借前筹?”

〔借箸〕 唐·李商隐《为李贻孙上李相公启》:“管氏初来,屡发新柴之井;留侯每人,便闻借箸之筹。”

〔前筹〕 宋·张孝祥《代揔得居士上宰相》:“况仄席搜罗于豪杰,欲前筹开济于艰难。”

〔张良筹〕 元·萨都拉《彭城杂咏》:“夜深一片城头月,曾照张良案上筹。”

〔子房筹〕 唐·高适《西乐府飞龙曲》:“能为吉甫颂,善用子房筹。”


【词语借箸前筹】   汉语词典:借箸前筹

猜你喜欢

  • 善蕴

    源见“韫椟待价”。喻等待时机施展才能。唐韦应物《赠冯著》诗:“善蕴岂轻售,怀才希国工。”

  • 珊瑚网

    《新唐书.扶苏国传》:“海中有珊瑚洲,海人乘大舶,堕铁网水底。珊瑚初生磐石上,白如菌,一岁而黄,三岁赤,枝格交错,高三四尺。铁发其根,系网舶上,绞而出之,失时不取即腐。”后因以“珊瑚网”指收罗珍品或人

  • 忘忧物

    三国 魏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后因称酒为“忘忧物”。晋陶潜《饮酒》诗之七:“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唐白居易《钱湖州以箬下酒李苏州以五酘酒相次寄到无因同饮聊咏所怀》诗:“劳将箬下忘

  • 河山带砺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裴骃集解引汉应劭曰:“封爵之誓,国家欲使功臣传祚无穷。带,衣带也;厉,砥石也。河当何时如衣带,山当何时如厉石,

  • 汗马之劳

    《韩非子.五蠹》:“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家困而上弗论,则穷矣。”《史记.萧相国世家》载:武臣对汉 高祖独予萧何“所食邑多”不服,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

  • 抱残守缺

    守住陈旧残破的东西不肯放弃。原指好古的人泥古守旧。抱:本作保。《汉书.刘歆传》:“犹欲保残守缺,族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现多用以比喻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见“保残守缺”。张贤亮《小说

  • 蔡裔陨盗

    《晋书.殷浩传.附蔡裔》:“蔡裔者,有勇气,声若雷震。尝有二偷入室,裔拊床一呼,而盗俱陨,故浩委以军锋焉。”晋朝蔡裔,有勇气,声音洪亮,如同雷震。一次有两个偷儿钻进屋中,蔡裔拍床,大吼一声,两个小贼都

  • 又做冯妇

    同“再作冯妇”。《镜花缘》五一回:“愚姐久已心灰,何必又做冯妇?”

  • 白丁

    指平民、没有功名的人。出自隋乐平公主之口。乐平公主(?-609年),原名杨丽华。隋文帝之长女,北周宣帝之皇后。隋文帝杨坚篡夺北周政权后,封为乐平公主。其女娥英嫁与李敏。乐平公主曾利用一次宴会的机会为其

  • 粲枕

    《诗经.唐风.葛生》:“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此为《葛生》第三章,诗意为:角枕儿粲然多漂亮,锦被儿烂然闪光,我的爱人不在这里了啊,谁还能陪我到天亮!《葛生》咏悼亡(旧说思亡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