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白头吟”。清蒲松龄《少年游》词:“茂陵不惹《白头》怨,心地更清凉。”
《孙子.军争》:“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杜佑注:“正正者,整齐也;堂堂者,盛大之貌也。”后因以“堂堂正正”形容强大严整。《封神演义》九四回:“真是堂堂正正之师,吊民伐罪之旅。”并列
源见“阿童高义”。借指水中龙。用以形容怒涛。宋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诗:“万人鼓噪慑吴侬,犹是浮江老阿童。”
《世说新语.言语》:“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孔君平,即孔坦,字君平。夫子,对男
为:作为,充当。父母:即父母官,旧时对地方官的称呼,多指县令。 旧指地方行政长官。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唐.陆贽《赐京畿及同华等州百姓种子赈给
憎:厌恶。 面貌使人厌恶,语言枯燥无味。语出唐.韩愈《送穷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晚清文学丛钞.颐琐〈黄绣球〉八回》:“黄通理对黄绣球说:‘这真是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变易人的情志。旧题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水仙操》:“伯牙学鼓琴于成连先生,三年不成;至于精神寂寞,情志专一,尚未能也。成连云:‘吾师子春,今在东海中,能移人情。’乃与伯牙俱往,至蓬莱山,留宿伯牙曰:
马司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三寸之舌,即舌头。据《史记索隐》注释:“《春秋纬》云:“舌在口中,长三寸。”舌为人类使用语言的重要器官,舌做灵活运动,始能发出
同“唾壶击缺”。元王逢《塞上曲》之一:“将军提剑舞,烈士击壶歌。”【词语击壶歌】 汉语大词典:击壶歌
源见“佐卿化鹤”。喻指不忘故乡之人。宋苏轼《白鹤峰新居欲成过西邻翟秀才》诗之二:“佐卿恐是归来鹤,次律宁非过去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