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以沫相濡

以沫相濡

源见“相濡以沫”。原指鱼在泉水干涸后用唾味互相湿润,比喻人们在困境中互相支持和帮助。鲁迅《题芥子园画谱三集赠许广平》诗:“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


偏正 濡,沾湿,润泽。用唾沫互相湿润。比喻在困境中以微力互相救助。语本《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陆星儿《达紫香悄悄地开了》:“这几年,再也没有了那时的艰苦,也就没有了在共度艰苦中~的和乐。”△褒义。用于人际关系,双方多为至亲至爱者。→相濡以沫 濡沫涸辙


【典源】《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xu) 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今译】 泉水干涸了,鱼被困在陆地上,相互吐着唾沫,用唾沫相互湿润,这也不如在江湖中谁也不管谁地生活。

【释义】后以此典形容在危难困境中互相救助; 也以“江海相忘”等指互相分离。

【典形】 涸溜、湖海相忘、惠沫、江海相忘、聚沫、沫相濡、濡沫、濡呴,相濡沫、相儒相呴、相忘鳞、呴沫、以沫相濡、鱼吹沫、鱼沫、相忘渺淮海、江湖鱼有沫、相忘江湖、江湖相忘、贷沫鳞、煦沫鳞。

【示例】

〔涸溜〕 唐·元稹《三月三十日程氏馆》:“涸溜沾濡沫,余光照死灰。”

〔湖海相忘〕 宋·陈师道《寄都下故人示三子安》:“湖海相忘日自疏,经年不作一行书。”

〔惠沫〕 宋·黄庭坚《黄颍州挽词》之一:“惠沫沾枯涸,忠规补过差。”

〔江海相忘〕 宋·苏轼《送穆岳州》:“江海相忘十五年,羡公松柏蔚苍颜。”

〔聚沫〕 宋·苏轼《和陶还旧居》:“穷鱼守故沼,聚沫犹相依。”

〔沫相濡〕 唐·骆宾王《久戍边城有怀京邑》:“共矜名已泰,谁肯沫相濡。”

〔濡沫〕 唐·韩愈《叉鱼招张功曹》:“濡沫情虽密,登门志已辽。”

〔濡呴〕 清·王鹏运《浪淘沙》:“华发对山青,客梦零星,岁寒濡 慰劳生。”

〔相濡相呴〕 金·元好问《女儿山避兵送李长源》:“相濡相呴尚可活,轹釜何曾厌求索。”

〔相忘鳞〕 清·李颙《经涡路作》:“肇允相忘鳞,翻为涸池鱼。”

〔呴沫〕 唐·杜甫《舟出江陵南浦》:“寂寞相呴沫,浩荡报恩珠。”

〔以洙相濡〕 宋·范成大《次韵龚养正病中见寄》:“激水要令风在下,涸泉翻以沫相濡。”

〔鱼吹沫〕 宋·黄庭坚《次韵道辅双岭见寄》:“生涯鱼吹沫,文彩豹藏雾。”

〔鱼沫〕 宋·范成大 《喜沈叔晦至》:“江湖几鱼沫,风雨一鸡鸣。”


【词语以沫相濡】  成语:以沫相濡汉语词典:以沫相濡

猜你喜欢

  • 虎狼都

    《史记.苏秦传》:“夫秦,虎狼之国也,有吞天下之心。”战国游说家苏秦曾说秦国是“虎狼之国”,意谓有吞并天下之心。后以“虎狼都”代指秦国旧地。唐.杜甫《行次昭陵》:“谶归龙凤质,威定虎狼都。”

  • 篮舆爱竹深

    源见“子猷惜此君”。形容对竹子的酷爱或表示文人名士的雅兴。唐羊士谔《酬卢司门晚夏过永宁里弊居林亭见寄》诗:“苔甃窥泉少,篮舆爱竹深。”

  • 题凤

    《世说新语.简傲》:“嵇康(三国时魏国人,字叔夜,博学多才,喜好老庄,性体旷达,为竹林七贤之一)与吕安(三国魏东平人,字仲悌,他是嵇康的好友)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安后来,值康不在,喜(嵇康兄)出户

  • 三言移曾母

    同“三至之谗”。宋陈师道《谢傅监》诗:“三言移曾母,投杼公何如?”

  • 楯墨

    同“磨楯鼻”。宋苏轼《送曹辅赴闽漕》诗:“诗成横槊里,楯墨何曾干。”【词语楯墨】   汉语大词典:楯墨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亦作不入虎穴,不得虎子。是说不进老虎的洞穴,怎么能擒获小老虎。形容不冒风险,就不能创造奇迹。东汉明帝永平十六年(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率36人出使西域。到鄯善国(今新疆鄯善县)时国王对他们极为敬重。不

  • 龙山吹帽

    源见“孟嘉落帽”。形容名士风流洒脱。清陆楙《胜葫芦.十二月》曲:“龙山吹帽,楚台戏马,曾赋昔游篇。”【词语龙山吹帽】   汉语大词典:龙山吹帽

  • 沥胆

    沥(lì历):水下滴。沥胆,比喻不惜生命竭诚效忠。梁高祖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作乱,陈霸先从始兴(今广东韵关西南)起兵,受湖东王绎的节制,与王僧辩会于白茅洲登坛盟誓,共讨侯景。霸先撰写讨景誓文,首

  • 衡石程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秦始皇),上至以衡石(我国古代以一百二十斤为一石,衡石指以石来计算数量)量书,日夜有呈(同程,一定数量的砝码),不中呈,不得休息。”秦始皇当政,统权在

  • 腰鼓兄弟

    腰鼓:古代的乐器,中间细、两端粗。后用腰鼓兄弟比喻兄弟们优劣不同。沈冲,字景绰,吴兴武庚(今浙江德清)人。兄弟三人,以仁孝闻名于时。宋时任永兴令,后为萧赜征虏长史,深受器重。齐武帝即位,以其为藩邸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