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豹之子虽幼小,却有吃掉牛的气慨,比喻少年英才。《太平御览,兽.虎》尸子曰:“虎豹驹,虽未成文,已有食牛之气。”
源见“和氏之璧”。喻怀忠贞以献宝才。《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昔卞和献宝,楚王刖之。”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庾太尉(庾亮)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楼理咏,音调始遒,闻函道中有屐声甚厉,定是庾公。俄而率左右十许人步来。诸贤欲起避之,公徐云:‘诸君少住,
源见“立仗马”。谓官吏坐享俸禄而不敢言事。清龚自珍《马》诗:“最怜汗血名成后,老踞残刍立仗头。”
同“鸢跕”。宋唐庚《杂兴》诗之十三:“只愁鸢跕跕,敢作鹤昂昂。”
源见“祖鞭先著”。后世诗文常称祖逖为祖生。唐胡曾《咏史诗.豫州》:“策马行行到豫州,祖生寂寞水空流。”宋刘克庄《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词:“两河萧瑟惟狐兔,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词语祖生】
源见“独孤侧帽”。形容风姿潇洒。宋范成大《与正夫朋元游陈侍御园》诗:“城中马上那知此,尘满长裾席帽侧。”
源见“东涂西抹”。指自己少年得意的时光。宋张孝祥《浣溪沙.再用韵》词:“细捻丝梢龙尾北,缓携纶旨凤池东。阿婆三五笑春风。”
同“山鸡舞镜”。北周庾信《镜赋》:“山鸡看而独舞,海鸟见而孤鸣。”
同“昆仑竹”。北齐刘昼《刘子.崇学》:“海蚌未剖,则明珠不显;昆竹未断,则凤音不彰。”【词语昆竹】 汉语大词典:昆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