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人一己百

人一己百

意为别人用一分力,自己则用百倍的力,自强不落人后。古人谈到为学之道时说,如果别人性识聪敏,一学便知,自己应当比别人多花百倍的气力用功学习;别人学十遍能理解的,自己要学上千遍。果能如此,即使愚笨也能变得聪明,即使软弱,也能变得坚强。

【出典】:

礼记·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例句】:

宋·何坦《西畴老人常言》:“人一己百,虽柔必强。”


并列 人家花一分的力气,自己则要用百倍的干劲。形容加倍努力赶上别人。语本《礼记·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例]只有~才能赶上人家。△褒义。描写勤奋上进。→笨鸟先飞 勤能补拙


【词语人一己百】  成语:人一己百汉语词典:人一己百

猜你喜欢

  • 无何

    同“无何有之乡”。唐白居易《读庄子》诗:“为寻庄子知归处,认得无何是本乡。”元耶律楚材《醉义歌》:“遥望无何风色好,飘飘渐远尘寰中。”【词语无何】   汉语大词典:无何

  • 盍簪

    《易.豫》:“勿疑,朋盍簪。”王弼注:“盍,合也;簪,疾也。”陆德明释文:“簪,虞作戠。戠,丛合也。”孔颖达疏:“群朋合聚而疾来也。”后以“盍簪”指士人聚会。唐杜甫《杜位宅守岁》诗:“盍簪喧枥马,列炬

  • 精贯白日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当此之时,王师寡弱,天下寒心,莫有固志,君执大节,精贯白日,奋其武怒,运其神笑,致届官渡,大歼丑类。”官渡之战中,曹操虽力寡粮绌,后方不稳,但他顺应民心,以气吞山河

  • 歌击壤

    源见“击壤”。指歌颂太平盛世。清赵翼《日计》诗:“留与熙朝歌《击壤》,含哺鼓腹作无怀。”

  • 元和脚

    唐刘禹锡《酬柳柳州家鸡之赠》诗:“柳家新样元和脚,且尽姜芽敛手徒。”脚,指汉字笔形中的捺,俗称为捺脚。元和,唐宪宗年号。“元和脚”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戏称柳宗元书法的名号。后世又以之指称柳公权的书法。宋苏

  • 泛舟思戴

    源见“访戴”。谓因思念而访朋友。宋京镗《洞庭春色.次宇文总领韵》词:“命驾访嵇,泛舟思戴,此兴甚浓。”

  • 击歌壶

    同“唾壶击缺”。宋张炎《凄凉犯.北游道中寄怀》词:“待击歌壶,怕如意,和冰冻折。”

  • 蚊思负山

    源见“蚊虻负山”。比喻力量虽微却愿担起重任。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郦道元《水经注》,无有疏之者,盖亦难言之矣。予不自揣,蚊思负山,欲取郦注从而疏之。”主谓 比喻力量虽微却愿担起重任。清·刘献廷《

  • 筚路蓝缕

    借指艰苦创业。梁启超《论中国之将强》: “然筚路蓝缕之功,在公论者,终不没于天下。”●《左传·宣公十二年》:“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筚路: 用荆竹编成的柴车。蓝缕: 敝衣。春秋时,楚国先君

  • 绣衣持斧

    汉武帝时,在泰山、琅玡等郡发生了百姓聚众造反等事件,地方官府缉捕镇压不力。汉武帝派遣暴胜之等人,以直指使者身分穿上锦绣官袍,手执利斧,率兵镇压。“直指”意为处事公正,不循私情;“绣衣”表示朝廷派遣的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