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五十步笑百步

五十步笑百步

泛指所犯缺点或错误程度虽有不同,实质却没有两样。梁惠王问孟子,我对于治理国家,尽心竭力。河内遭灾,则移当地百姓于河东,而将河东粮食移往河内。河东遭灾,我也采取同样方法。看看邻国君主办理政事,没有人象我这样尽心。可是,邻国百姓并不见减少,而我的人民却不见增多,这是什么缘故?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欢打仗,就让我拿战争打个比方:战鼓咚咚敲响,短兵已经相接,打了败仗的就抛下盔甲,拖着武器,狼狈逃窜,有的逃了百步才停下来,有的才逃五十步就停住了脚。这时,那个跑了五十步的人拿自己只后退五十来步远这点去讥笑后退上百步的人胆子小,您觉得如何?梁惠王说,不行。他只不过没有后退上百步罢了,可这也是逃跑呀。孟子说,您既然懂得这个道理,就不必巴望您国家的人民比邻国增多了。

【出典】:

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例句】:

南朝宋·何承天《答宗居士书》:“昔之所谓道者,于形为无形,于事为无事,恬漠冲粹,养智怡神。岂独爱欲未除,宿缘是畏,唯见其有,岂复是过,以此嗤齐侯,犹五十步笑百步耳。”


主谓作战时逃跑五十步的人讥笑逃跑了一百步的人。后泛指缺点或错误的程度虽有所不同,但其实质是一样的。语本《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例]你也出了次品,还要讥笑他,不是~吗。△贬义。多用于彼此错误缺点不相上下方面。→不相上下 相去无几 未达一间同浴讥裸 ↔天差地远 千差万别


解释败逃五十步的人讥笑败逃一百步的人。后用来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有情节或轻或重的区别。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梁惠王是战国时期魏国国君,即魏惠王,因为他即位九年后迁都至大梁(今开封),故又称梁惠王。有一次他对孟子说:“我对于国家真是费尽了心力。迁移饥民、赈济灾荒,从不落空。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治,没有一个国家能像我这样替百姓打算的。可是,那些国家的百姓并不因此而减少,我的百姓也并不因此而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您喜欢战争,那就让我用战争来打个比方。战鼓咚咚一响,武器刚刚接触,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有的一口气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一口气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五十步的战士竟然耻笑跑一百步的战士,你觉得他们这么说行不行?”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

孟子说:“如果您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再希望您的百姓比邻国多了。百姓如果能丰衣足食,天下就一定能够归服。但是如果丰年不知储存粮食,灾年不知赈济百姓,人饿死了,不怪自己,却归因于年成不好,这何异于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假如您不归罪于年成,而从政治上着手改革,励精图治,那么天下人民就都会来投奔您了。”

例句

你也出了次品,还要讥笑他,不是五十步笑百步吗?


【词语五十步笑百步】  成语:五十步笑百步汉语词典:五十步笑百步

猜你喜欢

  • 乘凤吹箫

    源见“乘鸾”。喻成仙。清 杨潮观《李卫公替龙行雨》:“俺不是秦楼娇客,乘凤吹箫。”

  • 肤功

    同“肤公”。汉 焦赣《易林.临之既济》:“上下顺通,奏为肤功。”茅盾《全运会印象》:“上海以略多几分占了胜利,‘延宕政策’居然克奏了肤功。”【词语肤功】   汉语大词典:肤功

  • 苛政猛于虎

    意谓烦苛的政令或繁重的赋税比老虎还要凶暴可怕。孔子路过泰山之旁,听到一个老妇哭声很悲切,就使子路前去询问原因说,听您哭声这样伤心,一定有十分悲惨的遭遇吧!那个老妇答道,是啊!过去我的公公和丈夫都先后死

  • 诃佛骂祖

    诃( ㄏㄜ hē 喝):即“呵”,大声喝叱。斥骂佛祖。释家每有词佛骂祖之语,意图为学人解除桎梏束缚,解放思想。《五灯会元》:“德山宜鉴禅师抵沩山,山至晚,问首座今日新到在否?座曰:‘当时背却法堂,

  • 谈天客

    源见“邹衍谈天”。指雄才善辩的人。清曾国藩《洲岷樵》诗:“因君寄语谈天客,狂夫小言或微中。”

  • 陈平六出

    同“六出奇计”。清李渔《意中缘.设计》:“陈平六出思量遍,无人诳楚将谁倩?”

  • 龙化杖

    源见“杖化龙”。指仙家变化。明唐寅《观鳌山》诗之三:“水激葛陂龙化杖,月明缑岭凤随车。”

  • 使臂使指

    比喻指挥如意。《汉书.贾谊传》:“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请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今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并列 身体支配

  • 燕蝠

    源见“燕蝠争”。比喻同类而不同心。清赵翼《园田》诗之三:“燕蝠同其类,何乃殊旦夕?”

  • 三异

    汉代鲁恭行德政,因而使他所治的境内出现三种奇异的事物的故事。《后汉书.鲁恭传》:“拜中牟令,恭专以德化为理,不任刑罚。……建初七年,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中牟。河南尹袁安闻之,疑其不实,使仁恕掾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