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速之客

不速之客

不经招请而自来的客人。《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孔颖达疏:“速,召也。不须召唤之客有三人来。”


偏正 速,邀请。无邀请而上门来的客人。语出《易经·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告”。柳建伟《都市里的生产队》:“一日,我让妻在家帮我整理病历,两个~来了我的家。”※速,不要理解为“迅速、快”。△指你不请自到的客人。


不请而至的客人谓之 “不速之客”。那么,“速”是什么意思呢?就是 “请”吗?

《易·需》: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疏: “速,召也。不需召唤之客有三人自来。”《尔雅·释言》: “速,征也、召也。”《诗·召南·甘棠》: “谁谓女无家? 何以速我狱! ”传: “速,召也。”《诗·小雅·伐木》: “既有肥羚,以速诸父。”“速”训同。《吕览·分职》: “令召客者酒酣。”高诱注: “召,请也。”

至此,问题似乎解决了,“速”就是 “召”、“请”的意思。

然而,“速”为什么有 “召”、“请”之意呢?

原来, “速”乃 “”之借字。 《说文·言部》: “, 旋促也。” ,《说文·食部》云,“申时食也”,即下午四五点钟的饭食。此时吃饭,“需要催请”。因此,“速”() 有催 “请”之义。这是王宁先生 《训诂学原理》中溯本求源之例,实在令人高山仰止。

现代语言中, “不速之客”一语在一定场合又指突然而至的暴客、歹徒,此系 “不速”之义而来。


【词语不速之客】  成语:不速之客汉语词典:不速之客

猜你喜欢

  • 床下之斗

    源见“蚁斗”。指喧闹无谓的争斗。清卓人月《答詹曰至》书:“弟鲁钝之人,闻诸君争论,如床下之斗,不辨蚁牛。”

  • 蛇无头而不行

    比喻做事没人领头就没法进行。语出《金史.斜卯爱实传.附合周》:“(合周)为参知政事,性好作诗,词语鄙俚,人采其语以为戏笑。因自草括粟榜文,有‘雀无翅儿不飞,蛇无头儿不行’等语,以‘而’作‘儿’,掾吏知

  • 一朝一夕

    犹言一日一夜,形容时间短暂。《易经》上说:积善的人家,必然多有吉庆遗留给子孙;积恶的人家,必然多有灾殃遗留给后代。臣下杀死君主,儿子杀死父亲,并非出自一时的偶然,而是逐渐积累的必然结果,只是未能及早的

  • 九州同

    喻国家的统一。宋代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沧浪濯缨

    《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又《楚辞.渔父》载:楚国屈原被流放到江南湘 沅,形容憔悴

  • 马浡牛溲

    见“牛溲马勃”。清·薛雪《一瓢诗话》174:“稗官野史,尽作雅音,~,尽收药笼。”【词语马浡牛溲】  成语:马浡牛溲汉语大词典:马浡牛溲

  • 同舟遇风

    源见“同舟共济”。喻同遭逆境,共图解救。宋苏轼《钟子翼哀辞》引:“同舟遇风,胡越可使为左右手,况吾民乎!”宋陈亮《谢赵同知启》:“鼓同舟遇风之势,成披云睹日之功。”【词语同舟遇风】  成语:同舟遇风汉

  • 刻凤

    南朝.梁.刘勰《新论》:“公输之刻凤也,冠距未成,翠羽未树,见其身者,谓之龙鸱(鸱,音chī,鹞鹰),见其首者,名曰鴮鸅(音wū zé,鸟名)人皆訾其丑而笑其拙。及凤之成,翠冠云耸,朱距电摇,锦身霞散

  • 帐集上书囊

    源见“集囊为殿帷”。形容帝王节俭敦朴。宋李清照《端午帖子词.皇帝阁》词:“侧闻行殿帐,多集上书囊。”

  • 拜下风

    《左传.僖公十五》载:在秦晋韩原之战中,晋军大败,晋惠公被秦俘获,“晋大夫(却乞)反首(头发蓬乱下垂)拔舍从之(拔帐随行)。秦伯(秦穆公)使辞焉,曰:‘二三子何其戚(忧愁,担忧)也!寡人之从晋君而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