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冕:犹言车服。古制,大夫以上官乘轩服冕,因借用轩冕以指官位爵禄,或为贵显者之代称。轩冕寄:意谓一时寄身于高位显官。《庄子.缮性》:“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谓其无以益其乐而已矣!今云所谓得志者
刘向《说苑.政理》:“宓子贱为单父宰,过于阳昼,曰:‘子亦有以送仆乎?’阳昼曰:‘吾少也贱,不知治民之术。有钓道二焉,请以送子。’子贱曰:‘钓道奈何?’阳昼曰:‘夫报纶错饵,迎而吸之者,阳桥也,其为鱼
元.伊世珍《琅環记》(卷上)引《卧游记》:“李思训画一鱼甫完,未施藻荇之类,有客叩门,出看。寻入,失去画鱼,使童子觅之,乃风吹入池水内。拾视之,惟空纸耳。后思训临池,往往见一鱼如所画者。尝戏画数鱼,投
同“望断白云”。明高启《送张倅之云间》诗:“绝怜退食兼荣养,不向山头望白云。”
排除一切思虑和欲望,保持心境的清净纯一。《庄子.人间世》:“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宋代苏轼《泛舟城南会者
《后汉书》卷七十四上《袁绍传》:“卓按剑叱绍曰:‘竖子敢然!天下之事,岂不在我?我欲为之,谁敢不从!’绍诡对曰:‘此国之大事,请出与太傅议之。’卓复言‘刘氏种不足复遗’。绍勃然曰:‘天下健者,岂惟董公
指危险的处所。《孟子.尽心上》:“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岩墙:指将倾覆的高墙。【词语岩墙之下】 成语:岩墙之下
《易.系辞上》:“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后以“智周万物”谓无所不知。南朝 宋何承天《达性论》:“情综古今,智周万物。”主谓 周,周遍。对于万物无所不知。语本《易经·系辞上》:“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进入别国的国境,须先了解那一国的法禁,以免触犯。《礼记.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竟:境,指国境。国:都城。偏正 禁,法令,禁律。进入别的国家或地区,先要问明当地的禁令,以免触
源见“蛮触交争”。蜗牛的触角。比喻微小之地。南朝 梁沈约《细言应令》诗:“蜗角列州县,毫端建朝市。”亦喻微不足道的空名。明杨珽《龙膏记.投膏》:“为蜗角蹉跎光景,怕又早点霜潘鬂。”【词语蜗角】 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