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冬文史足用

三冬文史足用

东方朔(前154-前93年),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东北)人,西汉大臣,性诙谐,善辞赋。汉武帝即位后,在全国范围内征聘选拔各种人材,将授给官职,予以破格任用。各地人士纷纷给朝廷上书论述政治举措的得失。其中想通过自我吹嘘来取得官衔的人数以千计。对于那些不够选取标准的人,朝廷就通知本人说皇上已经收到了上书,打发他们返回原籍。东方朔第一次来到长安,上书说:“我自幼失去父母,靠哥哥嫂子抚养成人。13岁开始读书,因家境贫寒,只能在冬季农闲时读书学习,连着三个冬季学习的文史知识就足够一生受用的了。15岁开始学习剑术,16岁学习《诗经》和《尚书》,能背诵22万字。”东方朔上书的内容很不谦虚,把自己夸耀到很高的程度,可是汉武帝看后却认为话说得很奇特,就留下他在公车官署待诏顾问。后以“三冬文史足用”为典,形容读书勤苦,学业有成。

【出典】:

汉书》卷65《东方朔传》2841、2842页:“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街鬻者以千数,其不足采者辄报闻罢。朔初来,上书曰:‘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

【例句】:

唐·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一顾重风云,三冬足文史。” 唐·杨炯《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被玉轴之文章,三冬遽足。” 唐·杜甫《题柏学士茅屋》:“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唐·刘禹锡《酬乐天偶题酒瓮见寄》:“三冬学任胸中有,万户侯须骨上来。” 唐·罗隐《隐尝在江陵忝故中令白公叨蒙知遇……》:“才怜曼倩三冬后,艺许由基一箭中。” 唐·罗隐《投浙东王大夫二十韵》:“自愧三冬学,来窥数仞墙。” 唐·李瀚《蒙求》:“曼倩三冬,陈思七步。” 宋·苏轼《欧季墨明日复以大鱼为馈重二十斤且求诗故复戏之》:“汉庭九尺人,谁似老方朔?那将一寸金,令足三冬学。” 元·耶律楚材《壬午西城河中游春》之9:“文史三冬输曼倩,田园二顷忆渊明。” 清·顾炎武《寄李生云沾》:“三冬文史常堆案,一室弦歌自掩扉。” 清·惠周惕《赠维扬顾书宣》:“吾身贫贱困荆棘,窃弄笔墨吟三冬。”


猜你喜欢

  • 沧洲趣

    源见“沧洲”。指隐居生活的闲适情趣。南朝 齐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唐刘长卿《送郑说之歙州谒薛侍郎》诗:“老得沧洲趣,春伤白首情。”

  • 玉清冰洁

    犹玉洁冰清。宋 高观国《花心动.梅意》词:“碧藓封枝,点寒英、疏疏玉清冰洁。”见“冰清玉洁”。宋·高观国《花心动·梅意》:“碧藓封枝,点寒英、疏疏~。”【词语玉清冰洁】  成语:玉清冰洁汉语大词典:玉

  • 抚髀

    同“抚髀生肉”。明高启《荆门壮士歌》:“三抚髀,壮士起,剑风骚劳发上指。”陈去病《出塞望蒙古》诗:“发箧仍自缄,抚髀徒悲呻。”【词语抚髀】   汉语大词典:抚髀

  •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能够抵抗外界的侵蚀和影响。为了说明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作者举例说,流动的水不会腐恶发臭,转动的门轴不会生虫朽烂,这是由于不断运动的缘故。人的形体、精气也是这样。形体不活动,体内的精

  • 君子终日乾乾

    乾乾:自强不息。 君子整天坚强振作。 常用以勉人振奋不懈。语出《易.乾.文言》:“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汉.王符《潜夫论.赞学》:“君子终日乾乾,进德修业者,非直为博己而已也。”

  • 窥青琐

    源见“贾女香”。表示对意中人的爱慕。青琐,刻镂成格的窗户。明许自昌《水浒记.计迎》:“窥青琐,鳏鱼渴凤无如我。”

  • 举子踏槐花

    同“槐花黄,举子忙”。宋苏轼《和董传留别》:“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 淡而无味

    本指菜肴没有味道。也用以形容说话、写文章内容平淡乏味,不感人。语本《老子》:“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唐.释皎然《诗式》卷二:“情者,如康乐公‘池塘生春草’是也,抑由情在言外,故其辞似淡而无味。”其他

  • 雷化龙梭

    《晋书.陶侃传》载:陶侃年轻时在雷泽打鱼,打上一枚织布的梭子,回家将梭子挂在墙上。不一会儿,雷雨大作,梭子化龙而去。后遂以“雷化龙梭”喻贤才应时而起,飞黄腾达。宋李流谦《满庭芳.过黄州游雪堂次东坡韵》

  • 南阮北阮

    南阮:住于南边的阮姓族人。北阮:居于北边的阮姓族人。典出晋人阮咸事迹。阮咸,字仲容,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市)人。竹林七贤之一。性格豁达不受拘束,通音乐,善弹琵琶,历任散骑侍郎、始平太守。阮咸和叔父阮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