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骥伏盐车”。谓不堪忍受的困厄与屈辱。元钱惟善《国马足》诗:“国马天闲饱刍粟,太行盐车天马哭。”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孙皓问丞相陆凯曰:‘卿一宗在朝有几人?’陆曰:‘二相、五侯、将军十余人。’皓曰:‘盛哉!’陆曰:‘君贤臣忠,国之盛也。父慈子孝,家之盛也。今政荒民弊,覆亡是惧,臣何
同“战无不胜,攻无不取”。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古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端赖吾能用兵之将,求之于今,邈不可得。”见“战无不胜,攻无不取”。【词语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成语: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源见“东海孝妇”。谓冤极感天。唐 王巨仁《愤怨诗》:“于公恸哭三年旱,邹衍含愁五月霜。”【词语三年旱】 汉语大词典:三年旱
同“玉笋班”。《镜花缘》六七回:“颂椒语拙,得联玉笋之班;咏絮才疏,许侍珠樱之宴。”
同“百城书”。清黄遵宪《代柬寄诗王兰谷并问诸友》诗之二:“袖留孤刺在,书自百城围。”
源见“骥伏盐车”。喻大材小用,境遇困厄。宋王安石《答陈正叔》诗:“天马志万里,驾盐不如闲。”【词语驾盐】 汉语大词典:驾盐
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载:沈纵家贫,与父同入山,见一人左右导从卤簿(注:仪仗队)如二千石,遥见纵父子便唤住,就纵手燃火。纵因问是何贵人?答曰:“斗山王。”纵叩头愿佑,后助得一玉枕,从此如愿。二千石,
同“李膺门”。唐杜正伦《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节》诗:“李门余妄进,徐榻君恒设。”【词语李门】 汉语大词典:李门
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写《琵琶行》时,正被贬为江州司马。他同情琵琶女的身世遭遇,并联想到自己的宦途不幸,因而“泣下最多”。后以“司马青衫泪”为形容十分悲伤的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