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一苇杭

一苇杭

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唐.孔颖达疏:“言一苇者,谓一束也,可以浮之水上而渡,若桴栰然,非一根苇也。”按:杭通航。

一苇,指将一束苇代船而渡。因《诗经》有“一苇航之”之语,故后以一苇”代称小舟。

唐.杜甫《洗兵马》:“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李绅《奉酬乐天立秋夕有怀见寄》:“天津落星河,一苇安可航。”


【典源】《诗·卫风·河广》:“谁渭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qi) 予望之。”疏:“正义曰: 言一苇者,谓一束也; 可以浮之水上而渡,若浮栰然,非一根苇也。”

【今译】《诗经·河广》诗中说:“谁说黄河宽又宽,一束芦苇渡对岸。谁说宋国远又远,踮起脚尖望得见。”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渡河、航行;或用以指船,多指小船。

【典形】 渡苇、杭苇、一苇、一苇杭、一苇下长川、一苇通津。

【示例】

〔渡苇〕 宋·吴文英《烛影摇红·饯冯深居》:“一棹回潮渡苇,正西窗灯花报喜。”

〔杭苇〕 清·周之琦《好事近·舆中杂书所见》之一:“杭苇岸才登,行人乱峰层碧。十里平沙浅渚,又渡头人立。”

〔一苇〕 唐·杜甫《洗兵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一苇杭〕 宋·苏轼《次韵王晋卿奉诏》:“天山自可三箭取,海国何劳一苇杭。”

〔一苇下长川〕 宋·范成大《胡宗伟罢官改秩》:“却浮一苇下长川,浮玉低昂波聒天。”


猜你喜欢

  • 来而不往非礼也

    旧时礼节注重有来有往,只有来而无往是不合礼节的。语出《礼记.曲礼上》:“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进士归礼部》:“夫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其他只有

  • 接天莲叶无穷碧

    莲叶:荷叶。 绿色的荷叶,一望无际,远接天边。 形容夏日湖塘景色。语出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涂怀章《金陵“三丽”》:

  • 麟绂

    晋王嘉《拾遗记.周灵王》:“夫子未生时,有麟吐玉书于阙里人家……徵在贤明,知为神异,乃以绣绂系麟角,信宿而麟去。”后因以“麟绂”指祥瑞。明吕坤《答孙立亭论格物第四书》:“熊梦有征,麟绂失系,因喜成悲,

  • 扫门入幕

    源见“相门洒扫”。指以低劣手段干谒权贵谋得官职。明沈德符《野获编.荐主同咨》:“次年楚王妖书诸事起,沈遂为公议所弃……旋以扫门入幕,受指目矣。”

  • 死灰屡遭溺

    源见“死灰复燃”。喻失势者一再受打击或挫折。李详《赠南清河王寿萱》诗:“死灰安国屡遭溺,斗极赵壹怜新收。”

  • 彩鸾

    源见“文箫”。借指多情美女。清龚自珍《太常行》词:“一身云影堕人间,休认彩鸾看。”【词语彩鸾】   汉语大词典:彩鸾

  • 湘妃庙

    同“湘山祠”。唐白居易《画竹歌》:“东丛八茎疏且寒,忆曾湘妃庙里雨中看。”宋孙光宪《河渎神》词之二:“江上草芊芊,春晚湘妃庙前。”【词语湘妃庙】   汉语大词典:湘妃庙

  • 投天禄

    同“扬雄投阁”。宋孔平仲《寄子由》诗:“长卿著犊鼻,扬子投天禄。岷 峨能生贤,独不主为福。”

  • 不落窠臼

    不落俗套,有所创新。窠臼:亦作“臼窠”,指陈旧的格调。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六回:“这‘凸’、‘凹’二字,历来用的人最少,如今直用作轩馆之名,更觉新鲜,不落窠臼。”述宾 窠臼,旧格式。不落俗套,有

  • 陪尘

    源见“望尘莫及”。指追随。谦词。唐黄滔《祭司勋孙郎中文》:“滔早于辇毂,历践轩墙,旋振羽于丘门,获陪尘于阮巷。”【词语陪尘】   汉语大词典:陪尘